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股神巴菲特投资理念人生忠告

    发布时间:2019-10-28 点击:

    股神巴菲特投资理念人生忠告

      【—个人不能建成通天塔,建构优秀团队】

      伯克希尔能有今天的成绩,全因我们旗下有着不同行业的资深管理人才。

      伯克希尔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但是,与微软、苹果、埃克森石油等业务相对单一、主业突出的公司不同,它规模庞大,业务复杂,如同一个庞大的商业王国。

      2012年,巴菲特在年报中将公司业务分成五大板块:一是保险业务,主要是再保险业务,包括伯克希尔一哈撒韦再保险集团公司、通用再保险公司和公司持股的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几乎占据全球再保险业务的半壁江山。公司还全资拥有美国第二大汽车保险公司GEICO可以说,保险业务是伯克希尔投资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伯克希尔公司的发动机。二是制造业务、服务业务和零售业务,包括NETJETS分时航空服务公司在内的近70多家公司。

      三是受管制的资本密集型的公用事业公司,如伯灵顿北方铁路公司和电力供应商之一中美能源公司。四是金融和金融产品业务,包括两家租赁公司及全美最大的预制房屋生产商和融资公司ClaytonHomes,其他是股票投资业务。

      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商业王国,需要一个精通保险业务,擅长收购企业及股票投资的领导者,所以出众的沃伦·巴菲特自然成为焦点。但是,一人不能建成通天塔,巴菲特再卓越,也并不意味他能或有精力去做所有的事情。

      毋庸置疑,巴菲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身后有着一个非凡的团队。这个团队经营管理优秀的企业,提供“价值”的坐标系和参照系,为巴菲特的企业帝国和股票王国提供源源不绝的支持。

      2013年,在致股东信的最后,巴菲特罕见地披露了他幕后团队合影。他这样说道:“我经常赞美我们的运营经理,他们是真正的全明星,他们对日常业务的态度就好似这是他们唯一的资产,他们以股东利益为中心。他们大多数人没有必要因为经济原因工作,对他们来说,成功的事业带来的欢乐和薪水是同等重要的。”

      确实,伯克希尔一哈撒韦公司集中了最多的成功管理者,他们身处各行各业,如投资、媒体、家具、能源、保险、零售和建材等。这些管理者从40岁到80多岁.有着不同的背景和人生经历,也有着优秀的品质和卓越的能力。当他们聚集在伯克希尔,成为巴菲特团队的一员,在适合的岗位上工作时,为伯克希尔的管理和运营发挥着巨大作用。

      比如,北伯林顿铁路公司的负责人马特-罗斯2009年达成的bnsf收购交易,是伯克希尔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宗收购案。巴菲特曾在当年的致股东信中对这笔收购津津乐道。托尼·奈斯利掌管GEICo公司的18年时间,把这家财产及意外险保险公司,转变成了占美国市场近10%份额的大型企业。在选股方面,巴菲特团队的顶级选股高手是托德·康博斯和特德·韦施勒。巴菲特称:“2012年大多数股票基金经理无法跑赢标普500指数,但康博斯和韦施勒做到了。他们每个人管理超过70亿美元资金。我不得不说,他们的投资超过了我。除了投资以外,他们在其他事情上的贡献也极大。”

      另外,巴菲特在年报中赞扬了他办公室的24名成员,说这些成员帮助伯克希尔“有效地处理美国证监会和其他监管要求,向美国政府申报多达23000页的联邦所得税、州税和外国投资回报,回答无数股东和媒体的询问,制作年度财务报表,准备美国最大的股东年会,协助董事会的活动”。2012年,有40所大学共200名申请者来到奥巴哈与巴菲特进行问答活动,而这24位成员负责安排有关事项。巴菲特称:“他们高兴地、极其有效率地完成了这些工作,让我的生活轻松愉快……没有CEO能享受到比这更好的了。”

      我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企业或者组织的成功不是靠一个人或几个人,而是靠全体人员的努力,只有依靠团队协作才能使企业走得更远更好。然而,现在许多年轻人在初入职场时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表现出一副“我不需要别人帮助,我可以独立完成”的自负和自傲,这使他们在融人工作环境方面显得缓慢和困难。所以,如果你是团队或组织的一员,那就要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做好沟通合作。

      年轻人,若你正在创业,自己是公司或企业的老板,一定要学学怎么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巴菲特在这方面非常有发言权。他给年轻领导的忠告就是选择那些优秀的人,有助于你的公司成为“巨人公司”。

      巴菲特在选择投资某家企业时,坚持寻找一流的公司,同时坚持这些一流的公司还要有一流的管理。他认为,选公司就是选人,一定要选择那些优秀的经理人,就像组建高尔夫球队一定要选择那些超级球星一样。

      这是因为他和查理·芒格都相信优秀的队员几乎可以使任何队伍成绩斐然。巴菲特曾经这样说:“我们认同奥美广告公司创始人大卫·奥格威曾说过的话——‘如果只雇用比自己矮的人,那就会变成一家侏儒公司;但如果只雇用比自己高的人,那就会成为一家巨人公司。”’所以,他把自己的管理工作的一项任务定义为“吸引并留住那些才华横溢的经理人来管理各种各样的业务”。

      比如,银行企业一直并非是巴菲特所喜欢的持股对象。因为银行业常见的资产与权益的比率为20倍,也就是说,一个很小比例的资产决策错误就能造成股东权益大比例的损失,所以巴菲特一直对银行企业敬而远之,但是他后来买进了富围银行。之所以做出了违背原则的事情,巴菲特的理由有两个,一是价格合适,二是管理层优秀。巴菲特认为,富国银行的卡尔·赖卡德无疑是银行业最优秀,最有工作热情的管理人,由他领导并带领富国银行发展是最佳选择。

      如何衡量一个人是否优秀,这是一个难题,判断标准也不健全。巴菲特根据多年的经验提出两点建议:一是品德高尚,如正直诚实,热爱工作,为股东着想;二是能力出众,即“能够为公司创造一流的业绩,具有高超的资本配置能力,能够排除机构强制力的影响”。“我们永远持有三只股票大都会/ABC、GEICO与华盛顿邮报的仓位仍然保持不变,同样不变的是我们对于这些公司管理层无与伦比的敬佩。查理和我非常赞赏他们在公司管理中的出众能力与高尚品德。”巴菲特如是说。

      【忠告精华】年轻人,单枪匹马闯天下,在今天已经不合时宜了。一个人的力量即使再强,离开了别人的支持,也成就不了辉煌的事业。善于向优秀的人借力,建构一个卓越的团队,能给你带来无穷的收益。

      【信任、鼓励和充分授权】

      通常,与我们收购的公司一并而来的经理们,已经在面对各种复杂环境的职业生涯中证明了他们的才华,他们早已是管理明星,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挡他们的路。

      管理一个团队、部门或企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年轻人可能为此愁得挠破了头。如前所说,伯克希尔是庞大的商业王国,巴菲特领导旗下的智囊团和全明星队共同铸就了伯克希尔今天的伟大。那么,作为掌控全局的人,巴菲特是怎么管理自己的团队的呢?

      信任之前我们提过,巴菲特把自己的管理任务之一定义为吸引并留住才华横溢的经理人来管理各种各样的业务。通常,这项工作并不难,因为与他所收购的公司一并而来的经理们,已经在面对各种复杂环境的职业生涯中证明了他们的才华。在他53岁时,巴菲特收购了“B夫人”,即罗斯·布鲁姆金所拥有的北美最大的家具城。布鲁姆金家族从来没有查过账,而巴菲特也没有要求他们这么做,他没有盘点货物或者查看详细的账本。交易结束后,“B夫人”给了巴菲特保证。巴菲特完全相信,说:“她的保证几乎和英格兰银行一样可靠。”

      同时,巴菲特深知一个道理,即当一位领导充分信任自己的下属时,下属们做起工作来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事实确实如此。

      苏珊·雅克是奥巴哈市波仙珠宝礼品公司的首席CEO27年前,雅克开始在波仙珠宝上班时,只是一名时薪4美元的小职员。之后巴菲特在这个来自津巴布韦、充满活力的年轻女性身上发现了一些特殊才能。因此,12年之后他让雅克做这家珠宝零售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个决定让很多人吃惊,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巴菲特的信任并未被辜负,苏珊是一个很了不起的首席执行官。

      年轻人,任何成功都是建立在互信合作的基础上的。如果你对某个人的人品和能力并不了解,或者说团队成员之间互不信任,那就很难让所有人都朝一个方向使劲。因此,在管理团队,打造优秀团队时,我们必须学会赢得他人的信任并信任他人。为实现这一点,在平时的工作中,年轻人应该多多观察了解他人的品格和能力。

      鼓励与赞美巴菲特管理经理人有一个聪明的手段,通过赋予信任和赞美,让这些』感觉自己必须要做最好的,以此鼓励经理人不懈努力。查理·芒格说:“沃侄不给人压力,他只是激发人。”

      凯西·巴伦·塔马兹是巴菲特手下的一个明星经理人。2006年,她通过电话协商,把自己的公司美国商业通讯社出售给了未曾蒙面的巴菲特,开始与巴菲特共事。塔马兹怀疑巴菲特有心理学学位,她说:“沃伦让我们觉得我们应该是完美的。这对我们来说很恐怖,因为我们晚上睡不着觉,想着如何把每一天的事情都做好。这很神奇。”

      沃伦是怎么做到的?他对员工讲话的大意是:“你太出色了,这份工作不会花费你太多时间和精力。因为这正是你的强项,再找三个人也比不上你。我相信你下周一定能给我答案。”

      另外,巴菲特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公开表扬自己“全明星队”的77位全明星。比如,掌管着伯克希尔再保险部门的阿吉特·贾殷,曾多次被巴菲特表扬是一个工作狂加天才。在2009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称赞经营北伯林顿铁路公司的马特·罗斯是值得信任和崇拜的。2012年致股东的信中,巴菲特赞扬路博润公司CEO兼董事长詹姆斯·汉姆布瑞克,他说:“詹姆斯是一位有纪律的买家和出色的经营者。”

      企业中鼓励和赞许的作用有多重要,管理畅销书《胡萝卜原理》的合著者、演说家、激励专家切斯特·埃尔顿表示,员工进步的最重要的驱动力是机会和福利,而机会与福利的最重要的驱动力来自肯定与欣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表扬员工的原因。赞美用微小的代价,产生大量的回报,是一个不必费脑筋的事。

      如何赞美员工,巴菲特忠告年轻人,对员工行为的认可越及时越好,这样该行为就越可能被重复;赞美要经常做,越多地向他人表明你重视的方面,他人就会越多地关注你重视的方面;最后,对员工的赞许要十分具体真诚,这会让赞许变得自然,易接受。

      充分授权巴菲特对手下的工作从来不猜疑,做事充分放权,从不干涉。在他看来,如果这个人本身聪明,那么他就会做好一切,而巴菲特觉得自己所能做的就是“不挡他们的路”。比如,塔特曼兄弟开设了一家如主题公园一样的家具城——乔丹家具城。后来,他们把业务卖给了伯克希尔。收购完成后,公司的运作没有任何改变,兄弟两个继续他们富有创意的营销,唯一不同的是巴菲特成为了他们的啦啦队长,随时提供无条件的支持和意见。

      现在,很多年轻人害怕丧失对下属的掌控或者担心下属做不好,所以事必躬亲。这样下属感觉不到信任,没有工作做,你自己也累得不轻。巴菲特不支持这种做法,他认为领导应该把主要的精力集中在统筹全局上,而不是去事事操心。他忠告年轻人,如果能给予下属足够的信任,把任务授权下属去完成,并且为下属提供自由的空间,那么我们就能充分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提升团队的效率。

      信任、鼓励和充分授权是巴菲特管理团队的三大妙招。相信它们能为你建设一个团结高效的团队提供有益的帮助。年轻人可以在自己的管理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使用。

      【忠告精华】谁都不信任,事事必躬亲,那你不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好的管理者应该信任员工,赞许下属的工作,适当放权,让下属去施展才华。

      【清晰定位,坚持在“能力圈”内投资】

      任何情况都不会驱使我做出在‘能力圈’范围以外的投资决策。

      股市是非理性的,投资自由度大,在这种没有人限制、监督和管理的环境中,我们的投资行为很可能会失控。鉴于此,巴菲特提出了投资的第一重要原则,即“能力圈”原则。

      何为“能力圈”原则?巴菲特解释说:“投资人真正需要具备的是正确评估所选择企业的能力。请特别注意‘所选择’这个词,你并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晓每一家或者许多家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在你能力圈范围之内的几家公司就是够了。能力圈范围的大小并不重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边界才是至关重要的。”

      简单来理解,巴菲特所说的能力圈原则,就像我们常说的“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做你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巴菲特坚持,只有在投资中看清楚自己的行动范围,我们才能尽量避免犯重大的错误。

      年轻人可能会问:在投资时,巴菲特是如何画出自己的“能力圈”的呢?

      方法就是:“围绕你能够真正了解的那些企业的名字周围,画一个圈,然后再衡量这些企业的价值高低、管理优劣、出现经营困难的风险大小,排除掉那些不合格的企业。”

      只要在“能力圈”范围内的企业,巴菲特就会用尽办法分析研究。他每次选择一个行业来了解,在这进程中,他并不“简单接受关于任何一个行业的传统看法”,而是“要努力研究分析得出自己的独立看法”。

      巴菲特说:“如果我选择的是一家保险公司或一家造纸公司,我会在脑子里想象,自己处于这样一个情境之中:我刚刚继承了这家公司,而且这家公司将是我们整个家庭拥有的唯一财产。我应该对这家公司做些什么?我要考虑哪些东西?我担心什么东西?谁是我的竞争对手?谁是我的客户?我会走出办公室,去与客户们交谈。我要弄清楚,与其他同行企业相比,我们这家公司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如果你做了这样研究分析的功课,那么你就有可能比管理层更了解这家公司。”

      听到这里,年轻人可能已经对巴菲特“只投资自己理解的公司”这一理念有所了解。但是,巴菲特所说的“了解”远远不止这些。他不仅能了解这些公司的产品性能,看懂公司的商业模式,熟悉财报,理解公司的战略,更重要的是,他看清了作为潜在投资对象的公司未来10年到20年的走向。之后,他才会下定决心,做出正确的投资行为。

      1951年,20岁的巴菲特发现自己的老师格雷厄姆是GEICO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后,开始对这家公司产生兴趣。后来,他经过调查、分析和研究,深入了解了这家公司,意识到购买这家公司的股票将大有收益,于是他“20岁时把自己一半的财产都投资到了GEICO股票上”。

      “能力圈”是不是像我们所说的人脉圈一样,应该越大越好呢?巴菲特持否定意见。在他看来,一个投资者的能力圈,最重要的不是范围的大小,而是你如何能够明确地知道它的边界在哪里。如果你对这一点很明确,你就拥有了自制力,清楚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样就能稳健地在能力圈范围内投资。然后,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

      想想阿甘。阿甘的智商不高,但他的聪明在于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于是他不去做那些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不平凡的事情”,而是努力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在奔跑上。结果,他反而成了不平凡的人。

      年轻人,现在很多事情做起来都会有利可图,但是,我们应该坚持只做自己能力范围以内的事情。这就像巴菲特说的:“也许成为一个职业棒球大联盟的球星非常不错,但这对我来说是很不现实的。”

      遗憾的是,很多人违反了能力圈的原则,听信股评,买人了自己能力范围以外、一点都不了解的公司的股票。这样做就好像是离开根据地孤军突进的部队,怎么能不吃大亏呢?

      巴菲特“能力圈原则”的重点是坚守。但其中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抵挡为了追逐更多利润而跨出能力圈的诱惑。

      1994年至1998年间,高科技股股价飞涨,股民纷纷购人。巴菲特却一股都没买,原因是他不懂高科技股、网络股,没办法衡量它们未来的现金流量和内在价值。这使得他在1999年盈利只有0.5%,而当年股市大涨21%。

      巴菲特不为所动,他依然坚持能力圈原则:“我们的投资原则如果运用到科技股上也会同样有效,但遗憾的是,我们并不知道该如何具体运用。……比尔·盖茨理解高科技企业的方式与我理解可口可乐和吉列公司这些传统企业的方式一样。我可以肯定地说,他估算安全边际时,就像他拥有整个企业一样,而不是仅仅拥有一只股票。……如果我们在自己的能力圈里面找不到值得投资的企业,我们并不会因此就去扩大我们的能力圈。我们只会选择耐心等待。”巴菲特的理性和自制力使他避过了股灾。2000年开始,美国股市网络股泡沫破裂,股市连跌3年,跌幅超过50%。巴菲特这三年却盈利10%,大幅跑赢市场。

      投资和打仗一样,都是高风险的活动,所以巴菲特从不打无把握之仗,坚决不买没有把握的股票。他说:“我把确定性看得非常重……只要能够找到确定性,那些关于风险因素的所有考虑对我来说就无所谓了。”

      当然,巴菲特的“能力图”并不是不变化的,而是逐渐在扩展。由于当年手机行业IT行业不在他的能力圈内,他错过了投资它们的好机会。2011年,巴菲特调研了旗下几十家大公司的IT部门,并做出决定:投资IBM。

      如果你要投资,那就请利用你的专长来了解投资对象的价值,画下自己的“能力圈”,在“能力圈”内投资。这样你才是理性的投资者。然后,你可以有针对性地去逐渐扩展自己的“能力圈”,找寻更加优秀的股票。

      【忠告精华】不要把钱投到你不了解的行业,坚决不要购买没有把握的股票。如果你这么做了,那就是自己给自己找风险。

      【选择熟悉的企业,只做自己擅长的领域】

      如果有1000只股票,其中999只我都不知道,那我只选那只我了解的。

      “股神”巴菲特有一条重要的投资策略,即“如果有1000只股票,其中999只我都不知道,那我只选那只我了解的”。不懂不买。这句话类似于我们中国常说的“不熟不做”,意思是不投资或不参与不熟悉、不了解的上市公司。

      巴菲特对此解释说:“我对IBM创始人之子托马斯·沃森了解一些。我可以告诉你他说过的一句非常聪明的话:‘我并不是一个天才。但在某些方面相当聪明,我就一直专注于这些方面。’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建议,也适用于股票投资。”

      看看巴菲特过去40年的投资组合,你会发现,巴菲特长期持有的股票都来自他从小就非常熟悉的公司和企业。比如可口可乐,巴菲特6岁就卖过可口可乐,多年来最钟爱的饮料就是樱桃可乐;比如《华盛顿邮报》,巴菲特13岁开始做报童,送了三年的《华盛顿邮报》;比如美国运通,巴菲特经常使用该银行的信用卡。

      拿《华盛顿邮报》来说,巴菲特13岁做送报生时,就接触了《华盛顿邮报》。所以,他对报纸的历史和报纸行业非常了解。计划投资时,巴菲特很快从华盛顿邮报公司的年报和该公司的广播部门得知了其多年的业绩表现。巴菲特根据自身的经验和公司成功的历史判断,这家公司拥有一贯良好的营运历史,未来的表现可预期,于是决定投资。1973年,他向华盛顿邮报公司投资1060万美元,到1977年,他又增加3倍投资,到1993年,巴菲特在该公司的投资已经达到了4.4亿美元,不过,华盛顿邮报公司给巴菲特的回报更高。资料显示,从1973年到1992年间,华盛顿邮报公司为他的业主赚了17.55亿美元。

      谈到能力圈原则时,我们说到巴菲特对高科技股的态度,其实这也深刻地说明了“不熟不做”的理念。在早先的很多年巴菲特都没有用过电脑,对高科技行业一点也不了解。他承认自己对分析科技公司不在行,他说:“我可以用所有的时间思考一年的科技发展,但不会成为分析这类企业的专家,第100位,第1000位、第10000位专家也轮不上我。”芒格也认同巴菲特的观点,说:“我们没有涉及高科技企业,因为我们缺乏涉及这个领域的能力。投资传统行业的股票的优势在于我们很了解它们,而其他股票我们则不了解。

      所以我们宁愿与那些我们了解的公司打交道。”

      多年以后,巴菲特在桥牌牌友的说服下才开始接触电脑。2011年,他意识到自己已经研究了IBM的年报50多年了,公司的两位新经理人也给他带来了启发,于是,巴菲特进行了调研,发现IBM是一个通过服务帮助企业IT部门做得更好的公司,客户粘性很强大,所以才下定决心购买其股票。

      其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不难理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直固守于他们自己所了解的公司,这些公司具有相对简单且稳定的特征。如果企业业务非常复杂而且不断变化,那么我们实在没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去预测其未来现金流量。只要能够尽量避免犯重大的错误,投资人只需要做少数几件正确的事情就是以成功了。

      巴菲特忠告年轻的投资者要选择自己熟悉的企业投资,遗憾的是,现在的投资者却很难做到这一点。当前,存款利率低,人人都想尽办法投资,股市不景气,人们开始炒邮票、炒外汇、炒期货、投资房产甚至投资“小黄鱼”,殊不知这些投资操作难度比股市大,风险也不见得比股市低。投资一旦失利,我们就可能血本无归。所以,在自己不熟悉或没把握时,建议年轻人不要盲目投资,把钱放在储蓄罐中比盲目投资安全些。

      什么是巴菲特所说的“熟悉的企业”?一般来说,熟悉的企业可以是以下三种:一是自己所在地的上市公司,二是自己所处行业的上市公司,三是比较熟悉,易于了解的上市公司。年轻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其中自己比较熟悉,或者有深入了解的企业进行考察和投资。要注意的是,中国的股市只有二十几年历史,投资者运用该原则时,最好结合国情。比如,企业的存活年限,最好和我们对行业的了解程度结合,方能降低风险。

      巴菲特选择熟悉企业、不熟的生意不做的道理并不仅仅适用于投资,还适用于创业。年轻人在创业的过程中,应该首先从自己了解的行业人手,然后再扩展能力圈,或转型。比如,李嘉诚最初从塑胶制造业开始创业,之后转型到房地产行业;俞敏洪最初是从自己熟悉的英语教育培训行业开始发家的,之后扩展到出国留学服务这一领域。慢慢地,你会发现,这比随大流更容易走向成功。

      安全性是巴菲特投资的重要原则,不熟不做.不懂不买的理念正符合这一原则。当你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对一个企业一窍不通时,千万要自制。清楚什么事情是属于我们权能之内的事情,什么事情是不属于我们权能之内的事情,你才能获得成功。

      【忠告精华】凡是你所不熟悉、不了解的股票就不要去选择。

      【掌握“收费桥梁”理论,投资消费垄断型企业】

      报刊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

      多年来,巴菲特一直致力于投资那些经济状况良好、能够可靠预测其未来收益的公司。在他寻找和投资的过程中,巴菲特形成了“收费桥梁”的经营理念,明确了自己所要选择的是“消费垄断”型企业。

      什么是“收费桥梁”理论呢?假如你是一个消费者,要以不游泳不坐船的方式通过一条河,唯一的办法就是过桥。而过桥要缴纳一笔过桥费。这样的话,设在河的某一个特定地方的收费桥,就是一种对过河的垄断。

      巴菲特把这种想法用在了衡量企业上。他设想一个地区若只有一家报社,就会出现这种垄断,因为你一旦要做广告,就必须按照报社的定价付费,你别无选择。按巴菲特的话说,这就“好似拥有一座收费桥梁,任何过客都必须留下买路钱”。如果这种消费垄断存在,那么类似于“收费桥”的报社或其他企业就有了极大的定价自由,而这些企业的股东自然就有了丰厚的利润。

      《华盛顿邮报》就是巴菲特打造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垄断性“收费桥梁”。

      1972年,巴菲特盯上了报刊业,一年后,他开始偷偷地在股市上蚕食《波士顿环球》和《华盛顿邮报》。我们之前谈过,巴菲特对于报刊业很熟悉,对《华盛顿邮报》颇多赞誉。不过,当时,《邮报》公司刚上市几年,股价几乎一直都接近于“破发”的低迷状态,因为市场和投资人对媒体公司的股票缺乏热情和兴趣。这导致巴菲特的这笔投资也大幅度缩水。

      身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兼任首席财务顾问的巴菲特,提出了一个于公于私皆有利的“妙招”——回购公司股份,其根据是当时的股价大大地低于公司的真实价值。这一招是神来之笔。从1975年~1992年,华盛顿邮报公司只用了相当于现值十分之一的代价,回购了超过40%股份。2000年时,《邮报》公司已经回购了一半的股票,这就意味着所有当时在册的公司股东所拥有的股票价值是实际资产的两倍,公司的股东权益也大大提高。

      除了回购股份之外,《华盛顿邮报》的另一成绩就是收购了《时代先驱者报》,正式成为华盛顿特区唯一一家晨报。这成为了《邮报》命运的转折点,从此报纸的销量迅速增加了两倍,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超过了宿敌《华盛顿晚星报》,广告收入出现了大幅度提升。1981年,《华盛顿星报》因销量大降而停业倒闭,《邮报》从此真正成为世界最主要城市之一华盛顿的一家处于垄断地位的报纸。

      今天,华盛顿邮报公司不仅拥有颇具国际影响力的报刊,还有大量新闻企业、电视台、有限电视网及教育产业,营业收入和股票市值早已超过了自己最大的竞争对手——《纽约时报》。可以说,《华盛顿邮报》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垄断性“收费桥梁”,给巴菲特带来的利润无疑是丰厚的。

      巴菲特想投资的是那些能提供具有消费垄断特征的产品或服务的公司。

      按巴菲特的说法,这类企业即使在不景气的情况下,获利能力也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为它有吸引消费者持续购买的能力。

      那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消费垄断型产品或服务呢?让我们去美国的7-11看看。在进店之前,你能猜出店里的哪些产品属于消费垄断型的吗?

      可口可乐饮料、万宝路香烟、好时巧克力、箭牌口香糖和多力多滋玉米脆片。倘若7-11便利店不销售这些东西,它们很快就会门可罗雀。生产这些产品的公司可口可乐、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好时食品公司、箭牌口香糖和百事可乐公司,它们的股东权益回报率都高于平均水平。

      就拿可口可乐来说,不少人以为这只是个卖糖水的饮料公司,然而,巴菲特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佳的消费垄断型公司。我们来审视一下可口可乐的产品。全世界有多少地方在卖可口可乐?每个超市、加油站、电影院、饭店、快餐店、酒店……可口可乐无处不在。尤其在美国,美国的每座高楼大厦里都有可口可乐的自动售卖机在等待着人们投币购买。

      巴菲特为什么投资可口可乐?他说得很清楚:“可口可乐拥有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品牌,价格公道,深受欢迎。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它的人均销售量每年都在增加,没有哪一种产品能像它这样。”如果你开着一家商店或者饭馆却没有可口可乐,你必将失去一大部分销售收入。

      年轻的投资者可能会问:“当前还有其他的饮料公司,也许能打败可口可乐?”事实上,如果要和可口可乐抗争,你必须拥有相当于两个通用汽车公司的雄厚资本,但即使这样你仍然可能失败。想一想,如果你和《华尔街日报》竞争,结果多半是你花费数十亿美元的代价,却丝毫不能减少它的读者量。你可以创建一家口香糖公司,但是基本不可能和箭牌公司平起平坐。原因就是,这些产品在市场虽不是垄断,但在顾客的脑海里,早已是一种垄断了,是不可撼动的。可口可乐公司深知这一点,在1995年的年度报告中,它们就宣称:“如果我们公司被彻底摧毁了,我们马上就可以凭借品牌的力量贷款重建整个公司。”

      巴菲特开玩笑说自己为了等待购买可口可乐的股票的最佳时机,花费了50年,如今,伯克希尔公司持股可口可乐19年,赚了7倍,赢利超过88亿美元。这个数字今天仍然在高速增长。

      所以,你要投资的股票,应该是来自这些消费垄断型的企业。它们能够在激烈而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老大和翘楚,或者实力和影响力要远远大过同行的其他主要竞争对手,最关键的是,它们具有无可争议的产品、服务以及市场的“定价权”,甚至具有唯一性、排他性和难以复制性。如果有这样的企业,年轻的投资者应该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抓住它们。

      如何检验一家企业是否存在这种消费垄断的特征,巴菲特设计了一个测试问题:假如拥有数十亿美元的资金,有全国顶尖的50名经理,能不能开创一家新的企业与之竞争并胜出?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所测试的企业就具有了某种巨大的消费垄断力。在这种测试下,巴菲特找到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和股票,如喜诗糖果、可口可乐、吉列、美国运通公司、迪斯尼、穆迪。它们就像中国的茅台和五粮液一样,市场地位不可动摇。

      中国要形成很多的卓越品牌时间恐怕还是太短,尤其真正属于垄断型的品牌还是很少的。家电、手机、服装、汽车品牌很多,但它们的提价能力非常有限,其经济价值要远远低于公布的价值。中国移动、国家电网、中石油等都是资源垄断型,有一定可行性,年轻的投资者要多衡量再决定。

      【忠告精华】一家优秀企业必须具有的重要属性之一就是消费垄断力量。无论是地域垄断型、品牌垄断型还是资源垄断型企业的股票,都值得我们考虑投资。

      【不可代替性,垄断性的企业更具高回报率】

      它是顾客需要或希望得到的;被顾客认为找不到类似替代品;不受价格上的管控。

      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它拥有全世界所有公司中价值最高的经济特许权。每年,每月,每周,每天,人们都会买可口可乐饮料。虽然它比其他的饮料贵,但是喜欢可口可乐的人不会在乎。也就是说,你无法通过降价与可口可乐公司竞争,这就是特许权存在的一个表现。迪斯尼、箭牌糖果和吉列等都拥有经济特许权。在普通企业遭遇危机时,这些特许权企业虽然受影响,但是,它们的经济特许权地位是不动摇的。

      与喜爱可口可乐不同,美国很多人对微软并不热爱,但是他们却依旧使用视窗软件。这可以说是一种被迫的选择,因为大量的软件都需要依赖它来运行。Linux是微软的竞争对手,它免费提供操作系统,但是仍没有对微软的市场造成很大威胁。这种情况,其实正是微软竞争力的一种反映。

      这些特许权企业更值得年轻投资者注目的是,它们能够保持与通货膨胀同步。也就是说,当成本上涨时,它们的产品能够提价。在中国,星巴克今年的价格比去年要贵,但是,去星巴克喝咖啡的人仍然很多。

      实际上,拥有经济特许权,就好像是获得了某种持久的保护,可以避免竞争对手的伤害。这不是我们之前所说的传统的垄断,而是指在某一行业数一数二的情形。

      具有特许权的企业更有竞争力,再加上它未来20年的情况很容易预测,所以巴菲特觉得这样的企业值得投资。巴菲特把这种“消费者特许权”比作是环绕城堡的护城河。他在2005年致股东的信中这样说道:“考察企业的持久性,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是看一个企业的竞争能力。我喜欢的企业是那种具有持久生存能力和强大竞争优势的企业,就像一个坚固的城堡,四周被宽大的护城河包围,河里还有凶猛的鳄鱼。”

      年轻的投资者,“城堡”与“护城河”建构了我们面前的价值链条。美丽的城堡为我们创造较高的即时资本回报,城堡四周的护城河是企业的长久竞争力,而这种竞争力则带来了“可预期的经济前景”和“辉煌的事业”。我们的财富因为投资了该企业而持久地增长。注意,这一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护城河”。没有这个环节,整个链条就是脆弱的、易断裂的。美丽的城堡固然美好,但是没有护城河的城堡却是非常危险的,一旦敌人来袭,很难能抵抗得住攻击。

      巴菲特深知“护城河”的重要性。在他看来,没有壁垒保护的特许权企业,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特许权企业。他想要的投资是那种“外面有高大的城墙,居中的是价值不菲的城堡”。他说:“我可不想要对竞争者来说很容易的生意。”

      巴菲特忠告年轻人去投资具有持久竞争力的、具有经济特许权的企业。

      但是,像我们这样普通的投资人应当如何去观察与评估一家特定公司的“护城河”呢?

      首先,年轻的投资者要知道,“护城河”是多样的。低成本、名品牌、技术专利、优质服务、高质量、低价格等都是“护城河”的载体。比如,吉列刀片与艾斯卡切割靠的就是技术取胜;伯克希尔旗下的诸多珠宝零售商都在为客户提供着最优质服务;喜诗糖果用以维系客户持久关系的基本要素就是高质量。

      然后,你要看这些企业的护城河是否清晰可辨且可以持久。企业在产业竞争要素上所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必须是容易辨别的,就像你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是胖子还是瘦子一样。如果你不能凭借最简单的标准去识别对方的护城河,那么它极有可能不适合。持久性是一个更重要的标准。虽然判断持久性充满着变数,但巴菲特鼓励年轻人根据不同产业的繁简程度而做出一些即时的评估与判断。举个例子来说,巴菲特为何不买甲骨文,原因就是他无法预测10年或20年以后甲骨文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当然,如果一家企业有高耸的、坚固的、难以逾越的“护城河”,那就更值得年轻人投资了。巴菲特在评估公司市场特许地位的惯用标准时,问自己:“假设我有足够的资金与人才,我愿不愿意和这家公司竞争?”1983年,他在致股东的信中说:“我宁愿和大灰熊摔跤也不愿和B夫人的家族竞争,它们采购有一套,经营费用低到竞争对手想都想不到的程度,然后再将所省下的每一分钱回馈给客人。这是一家理想中的企业,成功源自对客户价值的尊重与执着追求。”

      如果护城河出现两种情况,年轻人就需要更慎重地做出舍弃的抉择。一种是护城河仰仗的某一个人,一种是需要不断开挖。

      按刚才我们所说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符合3个条件:被消费者需求、被企业所独占、难以被对手复制。但是,如果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被一个“超级巨星”所独占,它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而是不稳定的因素。所以,巴菲特忠告年轻的投资者:“如果一个生意必须依赖一个超级巨星才能产生好的成效,这个生意就不应被认作是个好生意。”同样的,一些竞争要素繁杂或经营环境总是处于快速变化中的产业,它的护城河也不是稳定的,需要耗时耗力去不断开挖,这就具有风险。

      年轻的投资者,如果你能在众多的企业中找到具有经济特许权的企业,然后在一个合适的时机以一个合适的价格买进,并长期持有的话,那你的投资几乎是零风险的。

      另外,巴菲特对所有买入的上市公司都会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体检”,以观察这些企业的基本因素是否发生了改变,是强化了,还是弱化了。

      而在这些测试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企业护城河的观察与评估。年轻的投资者也应该养成这个习惯。

      【忠告精华】要找到卓越的明星公司需要很深的功力,如果找到赝品,可能就损失惨重。所以,年轻的投资者一定要做好“护城河”的评估。

      【评估谁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公司】

      股票给你的唯一价值,是这家公司未来的利润增长,而不是股价本身。

      公司的潜力从根本上决定着股价成长。除此之外,我找不到任何一个让我投资的理由。

      投资股票,其实是投资股票的未来,因为一家上市公司过去的辉煌和今日的经营虽然都是好事,但已经反映在了现在的股价上。年轻的投资者要看的是这家公司未来的成绩,毕竟这才是能够给我们带来利益的关键。

      巴菲特深谙此理,所以他并不是一股脑地买进价格低廉的公司而不加挑选,而是致力于寻找那些具有丰厚的利润并且利润呈上升趋势的公司。这类公司的股票就是巴菲特所说的“高成长股”。

      年轻的投资者可能有疑问:高成长股具体优秀在哪里呢?巴菲特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一家企业若每年保持5%的增长,则10年后,它的利润是当初的1.63倍。如果我们用10倍的市盈率买下,即使10年之后以20倍的市盈率卖出,所获的利润也只有3倍多。但是,如果一家公司能保持30%的增长,10年后它的利润将是当初的15倍。我们用30倍的市盈率买下,10年后再以20倍的市盈率卖出,那么获利将近10倍。这就是10倍股。也就是说,我们的原始投资,每年都会有接近一倍的收益。

      情形显而易见。选择高成长股,无疑是购买10倍股的一项必要条件。

      而高成长股的价值则在于公司的成长速度和未来的发展空间。

      说实话,除了对报刊业熟悉之外,巴菲特投资《华盛顿邮报》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他看到了新闻报刊媒体业未来广阔的成长空间。整个行业的前景都是光明的,那它必然会带动该行业中的个体一同发展,更不要说这个行业中优秀的企业了。因此,巴菲特忠告年轻的投资者,不要在意“一家公司来年可赚多少,仅留意未来5至I。年能赚多少”。找到未来发展优秀的企业就是你投资成功的关键。

      年轻的投资者,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行业前景、公司成长空间的问题,现在重点来说说财务问题。“最有潜力的公司股票”还需要体现为财务稳定,没有太多债务,现金流又十分充足,竞争对手很少或对它构不成实质性的威胁。

      巴菲特在考察企业的时候,喜欢财务政策保守的公司。而一般情况下,一个具有消费垄断的公司会有相当丰厚的现金,而不会有很大的长期债务负担。巴菲特最喜欢的箭牌公司、国际香水公司就没有什么长期债务,他投资的可口可乐、吉列公司的长期债务也不超过公司净现金利润的一倍。

      但是,千万不要以为具有消费垄断型的企业都是如此。有时候,这类企业会大借外债来获得对其他企业的控制权,如兼并、合资或控股时。这个时候,巴菲特希望投资者淡定慎重,除非你确定对方所要购买的公司也是具有消费者垄断的,否则你就要小心了。因为当一个具有消费者垄断型的公司与另一个普通商品类型的公司结合时,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普通商品类型的公司为了改善自己糟糕的经济状况,反而会侵蚀掉消费者垄断企业所产生利润,导致消费者垄断型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来偿还外债。这样的企业巴菲特是不会选择的。

      如果这个消费者垄断型企业与同样的消费者垄断型企业结合,那么它们会产生巨大的现金流量和超额的利润,从而很快就能还清长期债务。更可喜的是,它们能形成更大的优势,为公司和股东创造出更多的利润。年轻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目标时,必须小心谨慎,要确保投资对象是具有消费垄断优势的公司或企业相结合。

      购买这些“高成长股”的最佳时机就是在悲观市场上。大多数人被悲观绝望的情绪所左右,很难正确判断一家优良公司的真正价值,而巴菲特此时总是严格挑选那些随时会回归价值,或是等待市场恢复理性而加快升涨的股票。这些“高成长股”保证了他获得丰厚的回报。

      年轻的投资者们,请牢记巴菲特的忠告,重点选择那些最有发展潜力的公司的股票。选择这些股票,就能像巴菲特那些战胜市场,赢得丰厚的利润。

      【忠告精华】在寻找优秀企业的时候,应该去选择那些具有消费者垄断、成长空间大、财务状况较保守的企业。

      【购买价格远低于实际价值的企业】

      找到一家公司的内在价值,只要价格低于它,你就可必买进。

      年轻的投资者,你知道你所投资的股票的回报来源是什么吗?大部分人的回答是股价上涨。“股神”巴菲特可不这么觉得。

      在巴菲特看来,投资的回报来自市场价格对其内在价值的兑现,也就是增值,而不是单纯的价格波动。再进一步解释是,股市是融资,赚钱的原因是公司产生的效益给你的红利,并因此推动了股价的上涨。所以,当你发现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低于它的实际价格时,你购买了它,就意味着你有了获利的空间,长期持有它,就意味着你将能获得长期的资本利得。

      这样你就能理解为什么巴菲特强调要“购买价格远低于实际价值的企业,并‘永远’拥有它们”了。

      而身为投资者,我们应该如何去判断自己的买入价格是否低于企业的实际价值呢?巴菲特的判断标准是:找到现金流的折算数字。具体来说,我们需要考虑:判断一家企业在余下的寿命中可以产生的现金。尽管它是模糊的概念,但仍在不确定的预测中给我们提供了价值的参考;折现率。折现率影响折现值。不同的时点,针对不同的投资人会产生相差悬殊的选择;如何把握价值投资的理论基础,评估好内在价值。

      事实上,巴菲特经常采用清算价值、继续经营和市场判断的方法来判断是否继续评估或决定投资一家企业。拿继续经营这一方法来说,巴菲特认为:“如果用继续经营的办法确定公司的价值,就必须知道这家公司的现金流和折现率。这两个数值是不断变化的。如果你不能确信这家公司到底会产生多大的现金流,就不要再去评估它。”微软的情况其实相当好,但是巴菲特难以估算微软公司的现金流,所以他坚持不买微软的股票。

      使用选择性的反向投资策略。返现投资,简单说就是在股价下跌时买进股票,在低价位吃进,在高价位抛出或长期持有。众所周知,巴菲特常常在空头市场中疯狂掠夺,吃进那些价格降到谷底的股票。当其他人惶然逃离股市时,他正大张旗鼓在股市圈地。

      但是,注意,巴菲特是金融市场著名的稳健派。他早已经改变了早年那种见到低价股票觉得它还有一点价值就投资的“烟蒂式”投资方式。近几十年来,他更稳健,致力于确保自己投资的成功率。所以,他可不会什么股票都买,而是精挑细选。巴菲特清楚,股价下跌并非是决定投资购买一只股票的最好理由。他说:“我始终关注的是那些遭到市场误解的业绩优秀的公司股票。”也就是说,这只股票不仅要当前价格低、实际价值高,且发行这家股票的公司有稳定的业绩,综合这三点才行。

      巴菲特在股市的风潮中寻找这样的企业。评估企业,买进被低估的股票,并永远地拥有它们。这就是他获得源源不断、丰厚回报的原因。

      【忠告精华】年轻的投资者,当你确定一家企业的内在价值真正值得投资之后,你再去考虑它的股票价格。在那之前,不要仅凭股价就轻易做出决定。

      【完美公司股票的八个标准】

      投资企业,而不是股票。投资的精髓,不管你是看公司还是看股票,根本的是要看企业的本身,看这个公司将来五年十年的发展,看你对公司的业务了解多少,看管理层是否让人喜欢并且信任,如果股票价格合适你就持有。

      2007年,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采访沃伦·巴菲特。主持人问:“价值投资这个词在中国很流行,但是,有人简单地把价值投资等同于长期投资或者特许经营权,您能告诉我们价值投资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吗?”

      巴菲特回答说:“投资的精髓,不管你是看公司还是看股票,根本还是要看企业的本身。看这个公司将来五年十年的发展,看你对公司的业务了解多少,看管理层是否喜欢并且信任,如果股票价格合适你就持有。”

      巴菲特一直认为,股票的实质就是股票持有人拥有和管理企业的权利。

      企业就是投资的关键,也是价值提升的主线。巴菲特充分了解并且抓住了这条主线。他不是从高深的市场理论角度去研究他要投资的对象,而是把投资行为与企业的运营联系起来,去了解企业的深层次因素,以便自己掌握投资对象的一切。最终,他通过评估和分析企业的基本面,找到了优秀的公司和完美的公司股票。

      巴菲特根据自己投资企业的经历,提出了他评估股票的八个标准:在一业、产品、潜力、财务、价格、历史、商誉和管理。

      行业、产品、潜力、财务、价格这五个标准我们在前文都提过,这里再简要地补充一下。巴菲特选择投资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不熟的生意不做,所以,他忠告年轻的投资者去寻找自己真正了解、知根知底的企业。这些企业最好是业务简单易懂,经营模式变化不大,是消费垄断型行业,比如可口可乐公司、华盛顿邮报公司。

      就产品而言,可口可乐饮料、万宝路香烟、好时巧克力、箭牌口香糖、吉列刮胡刀,这些产品简单,易了解且很受欢迎。它们目前在市场上的销售前景上佳,没有比较接近的替代产品,相关的研发销售渠道畅通无阻,这使得生产这些产品的企业在未来有持久的发展空间和丰厚的利润。

      以吉列公司为例,吉列刮胡刀是成年男子的必需品,它的制作工艺不复杂,制造原理在未来几十年内都不会改变。谈到对于吉列刮胡刀持股的看法时,巴菲特这样说:“只要想到隔天早上会有25亿男性需要刮胡子,我每晚都能安然入睡。”

      这里要说说IT产品。巴菲特将IT产品贴上“我不了解”的标签。他不清楚一个年轻人在电脑上敲敲打打一星期所“生产”的产品的命运和未来。

      所以巴菲特在投资IT行业时格外谨慎。

      巴菲特看重企业的前景,在选择企业的时候他首先排除的是那些问题企业。他忠告年轻人:“对我这些投资者来说,我们要看到投资的前景比买进价格更为重要,没有投资前景的公司哪怕价格再低,产品再好,也无异于画布上的风景。”

      “如果股票价格合适你就持有。”这是巴菲特的又一忠告。那什么样的股票价格可以被判断为合适呢?巴菲特的答案是——价格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的股票。当一只股票的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该股票才有获利空间。如果年轻的投资者能长期持有,自然最佳。

      我们先来说说历史。巴菲特认为,理性的投资者必须去了解企业的过去,且理解它的过去。一个企业成功与失败的岁月,都能给投资者带来足够的决定性信息。花精力研究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我们就可以全面判断企业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这样才能尽量减少犯错误的可能。虽然稳定的过去不能保证一定会有稳定的将来,但是企业的整体发展趋势还是可以预测的。巴菲特倾向于选择那些在过去十几年间模式稳固,发展稳定的优质企业,来规避未来可能发生的动荡。可口可乐公司、迪斯尼公司、喜诗糖果和内布拉斯加家具城都是这样的企业。

      商誉是一家企业的无形资产,巴菲特认为,有时候它决定着一家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生存空间和寿命到底有多大。商誉不是空的,它指的--该公司的售后服务、宣传形象,该公司的管理体制有没有弊端,是否f堡账,是否欺骗消费者,等等。这些看似无形的因素,会比有形的资产更左右企业的生存,进而影响股市的走势。如果这些方面的条件不能满足,一个企业的市场形象将会非常脆弱,竞争力也会减弱。

      巴菲特把商誉看得很重要,相信一个有良好商誉的企业是让人放心的企业。有了这样的企业,他才能像自己所说的那样,把“手插在口袋里,过惬意的生活”。

      企业的管理者就像是一艘大船的领航者,他的品格和能力往往决定企业的未来。所以,巴菲特选择公司时,把管理者也当作一个考察的标准。如果管理者的能力不强或者乐观有余而坦诚不足,巴菲特是不会轻易做决定的。

      他喜欢的是那种又有能力又能诚实对待企业问题的优秀管理者,无疑可口可乐的前总裁戈伊·苏埃塔就是一个代表。戈伊-苏埃塔在他甫一上任的第一个公司高层酒会上,就极为坦诚地说:“告诉我,我们到底错在哪里,然后我们就会马上解决它。我要求你们开诚布公,不要掩盖。”

      除此之外,巴菲特还认为,如果一家公司的管理者不尊重股东的利益,不把股东的利益放在心上是不行的。巴菲特自己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始终对股东负责,他总是谨慎地投资,维护股东们的利益,并且每年都会给股东们写一封信,告诉他们公司的决策。因此,他也希望自己所选择的企业的管理者做好这一点。

      年轻的投资者们,在投资时,不要只看股票的价格,要多看看企业,用上述几个标准去衡量企业,选出优质企业的完美股票。

      【忠告精华】投资股票的本质,其实是投资企业。我们要用行业、产品、潜力、财务、价格、历史、商誉和管理这八个标准在大“浪”里筛淘出“金”子。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