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儒家文化思想经典语录

    发布时间:2019-10-25 点击:

    儒家文化思想经典语录

      能够知人的称作智,能够知己的称为明。古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

      孟子说:“话语浅近,含义所指却很深远,这是‘善言’;平时的操守很简单,获取的效果很大,这是‘善道’。君子的言语,虽然平平常常,道却在其中。君子的操守,从自我修养开始,结果却能使天下太平。人的缺陷在于不耕种自己的田地,却去耕种别人的田地,苛求别人,自己负担的却很轻。”

      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事半功倍,你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吗?

      -颜渊、季路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如何?”子路说:“我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用来与朋友共享,就是用坏了也丝毫没有怨言。”颜渊说:“我愿意不自夸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说:“希望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让老人得到安乐,朋友得到信任,年轻人得到关心。”

      人在迷惘的时候,不知道做什么,常常“不知今夕何夕”,“找不到东南西北”。

      孟子说:“当初文王的力量怎么能和商朝相比!商朝从汤到武丁,有六七个贤明的君王,天下的老百姓归顺殷朝已经很长时间了,时间一长就不容易改变。

      武丁大会诸侯,拥有天下,就像在手掌中运转一样。纣王离武丁不远,前朝的流风遗韵还有遗存;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这些贤臣辅佐,所以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才亡国。天下一尺一寸的土地,都是他的;每一个老百姓,都是他的臣子;可是文王以方圆百里的土地起家,困难是很大的。齐国有句俗话:‘有智慧,还得有时机;有锄头,还得合农时。’现在推行王政就很容易了。

      夏、商、周三代鼎盛的时候,疆土也没有超过一千里,可是现在齐国的疆土就有一千里;鸡鸣狗叫的声音随处可以听见,齐国拥有这么多的老百姓。不用开拓疆土,不必兼并百姓,只要施行仁政称王于天下,就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得了的。天下没有贤王出现,已经很久了,以前从来没有这样过;老百姓受暴政的虐待,也从来没有这样严重过。饥饿的人不会挑剔食物,口渴的人不管水的好坏。孔子说:‘德行传播的速度,比传达政令还要快。’当今之世,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施行仁政,老百姓高兴的程度,就像倒挂着等待被人解救一样。所以,只需付出古人的一半努力,而取得的成就就会加倍,只有现在是这样。”

      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在恰当的时候,在恰当的地点,做恰当的事情,就不容易迷乱本心。把自己当下的心情和精力,投入到当下应该做的事情中,既可体会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又会取得相应的收获。

      自己尊重自己,爱惜自己,是使得别人尊重自己的前提。

      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困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人皆可为尧舜孟子在邹地,常与弟子曹交相问答。曹交有一次问他:“据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有这说法吗?”

      孟子回答说:“有。”

      又问:“我听说周文王身高一丈,商汤身高九尺,现在我曹交身高九尺四寸多,却只是个饭桶罢了。要怎样做才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人呢?”,孟子答:“这有什么呢?只要去做就行了。如果有个人连一只小鸡也提不起来,那他是个没有力气的人;如果能够举起三千斤重的东西,那他就是个有力气的人。如果能举起大力士乌获所举的重量,那他就是乌获那样的大力±了。人怎么能为不能胜任而担忧呢?只是不去做罢了。跟在年长的人后面慢慢地走,叫做‘睇’;在年长的人前面快步地走,叫做‘不悌’。慢慢地走,难道是人所不能做到的吗?只不过不那样做罢了。尧舜之道也不过就是‘孝’和‘睇’罢了。如果你像尧那样穿衣服,像尧那样说话,像尧那样做事,那你便和尧一样了。如果你像夏桀那样穿衣服,像夏桀那样说话,像夏桀那样做事,那你便和夏桀一样了。”

      曹交说:“我想拜见邹国国君,向他借个住的地方,希望能留在先生您的门下学习。”

      孟子说:“我们所求的‘道’,就像大路一样,难道很难明白吗?人们只是不去寻求罢厂。你回去自己寻求吧,老师多的是呢。”

      自尊自爱并不是盲目自恋,而是不断增强自己的内在素质,使自己成为知者、仁者、勇者然后谨慎行事,爱惜自己的名声,不做败坏自己名誉的事情、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自己强大了,叉自尊自爱,就没有人放弃你,也没有人欺负你这道理对国家、对个人都同样适用。

      人之所以为贵者,以其有礼有信。

      国君派孔子去接待外国宾客,孔子的表情庄重,脚步也快起来。他向站在两旁的人作揖,又向左右拱着手,衣服一俯一仰,显得很整齐。他快步前进时,像鸟儿舒展翅膀,宾客走后,他一定向国君回报说:“客人已经走远了、”子游说:“侍奉君主过于频繁琐碎,这就会招来羞辱;与朋友交往过于频繁琐碎,反而会被疏远。”

      人与人之间的互动,都是互为因果的你想别人怎么对待你,你就得怎么样去对待别人如果别人对你无礼,不要急着愤怒地去责备他,而是要首先反省自己有什么不对的地方礼貌待人,是与人交往的最基本原则孟子说:“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尊敬他。假定这里有个人,他对我蛮横无礼,那君子必定会反省自问:我一定不仁,一定无礼吧,不然的话,他怎么会这样对我呢?如果自问之后,发现自己是仁的,是有礼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必定再次反省:我一定不忠吧?如果自问是忠的,而那人仍然蛮横无礼,君子就会说:‘这人不过是个狂人,这样的人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呢々而对禽兽又有什么可责难的呢?’”我国著名画家徐悲鸿曾经说过:“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孔子在家乡父老面前,显得非常温和恭顺,好像不会说话的样子。他在祖庙里或朝廷上,却能侃侃而谈,明析善辩,只是说得很慎重罢了。

      孔子上朝时,同下大夫交谈,显得温和而快乐;同上大夫谈话,显得恭敬正直。国君临朝时,显得恭恭敬敬而心中不安,走起路来小心谨慎。

      年轻气盛的时候,难免锋芒毕露,殊不知,这也许就伤害到了别人的感情真正有能力的人,并不需要咄咄逼人,实力是一种厚积薄发、存而不显的力量,真正有知识的人,更会知道这世界之大,更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时时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有利于与人和谐相处。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孔子说:“三种朋友会带给你益处,三种朋友会带给你害处。正直的朋友,守信的朋友,见闻广博的朋友,这是有益的。逢迎谄媚的朋友,当面恭维背后毁谤人的朋友,花言巧语的朋友,这是有害的。”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修养仁德。”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常常说:评判一个人,只要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好了友谊是讲究品质优劣的l坏的朋友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腐蚀你与损友相交,其患无穷与益友交,往往获益良多口信任是沟通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没有信任,人与人之间隔着的就是天堑。

      子夏说:“君子先要受到信任然后才去使唤百姓,如果没被信任,那人民会认为你折磨他们;君子要得到君主的信任后才去劝谏,如果没被信任,那君主会认为你毁谤他。”

      孔子说:“做一个人却不讲信誉,我不知道他怎样来立身处世。

      这就好像大车没有安横木的,小车没有安横木的一样,又怎么能使它们行走呢?”

      信任,是人们进一步交往、合作的基础。例如盘庚迁都故事中所体现的一样,即使盘庚是君主,也要通过说服工作,获得民众的信任才能做成一件事。没有信任,只有互相怀疑,大家的精力就会消耗在内斗之间,最终一事无成如果一个人能够获得大多数人的信任,拥有良好的信誉,那么必定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与他交往,他做事情的成功率也会大大提高。

      口批评你的人,正是促进你上进的力量。

      子路问道:“怎样才可以称做士呢?”孔子说:“办事相互勉励,平时相处和睦,这样的人可以叫做士。朋友之间要相互勉励,兄弟之间要相处和睦。”

      我活下去,疾病没有痛苦,它的毒害更多。孟庄子死了,离我灭亡的日子也没有多少了。”

      盂氏关起人门,告诉季武子说:“臧氏打算发动变乱,不让我家安葬。”

      季武子·不相信。

      臧孙纥听说后,实行了戒备。十月,孟氏打算开掘墓道,向臧氏借用役夫。臧孙纥让徒役前去帮忙,自己带着甲士前去视察。孟氏又去向季武子诬告,季武子这次相信了,非常生气,下令攻打臧氏。初七,臧孙纥斩断鲁都东门鹿门的门栓,逃亡到了邾国。

      子路问怎样侍奉君主二孔子说:“不要欺骗他,而应该当面规劝他。”

      人无完人,谁都会有缺点,但是有些缺点自己看不到,就需要有一位真心对你的人指出来那些一味赞扬你的人,并不一定是为你好身边有肯直言的朋友,要好好珍惜臧孙纥对待敌人的态度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把敌人看做了一剂良方。

      一块白板上有一个污点,人们对着它看,有的人看到的是污点,有的人看到的是白板干净的部分。

      孟子说:“子路听到别人指出他的缺点就非常高兴。大禹听到好的建议就马上施礼拜谢。大舜比他俩更伟大,好品德愿意和别人共有,抛弃缺点,学人长处,乐于汲取他人的优点来修养自己的品德。从耕田种地、制作陶器、捕鱼打猎这些日常小事到做君主处理天下大事,总是在吸取别人的长处。吸取别人的优点来行善事,就是帮助别人一起行善,所以说,贤明的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帮助别人一起行善。”

      鲁昭公十七年秋,郯子(郯囤的国君)来鲁国朝见,鲁昭公设宴款待他。

      叔孙昭子问郯子说:“少氏(传说中的帝王)都用鸟来命名他的官职,这是为什么呢?”

      郯子说:“少氏是我的祖先,所以关于这点我知道得很清楚。当初黄帝受命的时候,天空中出现祥云,所以黄帝以云纪事,他的百官官长都以云为官名。到炎帝的时候,有火为祥瑞,所以以火纪事,他的百官官长就都以火为官名。到了共工的时候;有水为祥瑞,所以以水纪事,他的百官官长便以水为官名。太氏的时候,出现龙作为祥瑞,所以以龙作为官名。我的先祖少氏即位时,恰好有凤凰飞来,因此就以鸟来纪事,他的百官官长也就以鸟为官名。

      择善取之,可以理解为在生活过程中,选择善的道路,选择善的事物,选择人的善。能不能看到善,取决于你是否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例如,在与人交往中,不要总是指责别人,虽然不一定要处处当个老好人,但是也不要做一个苛责刻薄的人,发现别人的善,既可从中汲取营养以壮大自己.也可以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与其花时间去嫉贤妒能、自寻烦恼,不如见贤思齐,奋起直追。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如何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自我反省(有没有同他类似的毛病)。

      古人挖井,全靠人力。有人挖井数丈,不见泉水,遂将井废弃。又有人继续挖井,仅挖数尺,清泉喷涌而出。

      孔子说:“好比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要堆成了,如果停止,那是我自己放弃了又好比用土平地,即使刚倒一筐土,如果要前进,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也不要死心眼钻牛角尖,停下来,前后左右看一看,查看另外的道路是否能够通,向目标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原地打转而已,为什么不尝试一一F呢?时刻保持一种对新思想、新变化的欢迎态度,并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成功的大门也就离我们不远了。

      人生之中,值得珍惜的东西有很多,摆在你面前的机会也不少,我们时刻都站在取舍的十字路口上。

      鲁哀公问宰我,做土地神的牌位用什么木料好。宰我回答说:“夏代人用松木,殷代人用柏木,周代人用栗木,用栗不是说可以使老百姓战战栗栗。”孔子听了这话说:“已经做的事不要并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必再劝阻,已经过去的事不必再追究。”

      孟子说:“人只有对某些事情舍弃不干,然后才能所有作为。”

      有道是“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如同大自然的法则:冬天没有春花,却有瑞雪兆丰年;父母失去满头黑发,换来儿女绕膝前。在人生中,我们会遭遇一连串的取舍,在这个过程中,取是一种魄力,而舍更显一种豁达。

      取舍有道,张弛有度,才有望找对人生方向。

      口我们不能保证永远保持理性,谁也难保自己不会感情用事,我们能做的只是不断变换角度去审视生活,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让自己的判断无限趋近于理性。

      孔子说:“子路呀,你听说过六种品德以及由此形成的六种弊病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吧。爱好仁德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就是容易被人愚弄;爱耍聪明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放荡;爱好诚实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容易被人利用而使自己受伤害;爱好直率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说话尖刻刺人;爱好勇敢却不学礼度,它的弊病是捣乱闯祸;喜欢刚强而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使人狂妄自大。”

      孔子说:“可以同他交谈而不同他交谈,这就失去了朋友;不可以同他交谈而同他交谈,就会说出错话。聪明的人不失去朋友,也不会说出错话。“我们要向书本学,向人学,向身边的一切学,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性思维、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处事能力,才能使周围的人对你刮目相看,才能够在危急时刻化险为夷。不过,一味追求理性也会走向极端,孔子曾经说“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一个完全理性、机械化的人也是了无生气的。

      口“权变”是为了“通达”。知道规则而不拘泥于规则,也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淳于髡说:“男女之间不能直接通过手递接东西,这是礼制的规定吗?”

      孟子说:“是礼制的规定。”

      淳于髡说:“那么,如果嫂子落到水里,可以伸手去救她吗?”

      孟子说:“嫂子落在水里,如果不伸手去援助,那这个人就等于是豺狼。接送东西时男女之间不可以亲自用手,这是正常的礼制约束;而嫂子落水后,伸手相拉则是一种变通的办法。”

      子夏说:“君子有三种变化:望着他时觉得很严肃庄重,接近他时觉得很温和,听他说话时又感到很严厉。”

      孟子说:“如果完全相信《尚书》,那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只取其二三段话罢了。仁人是无敌于天下的,周武王这样极为仁义的人,去讨伐殷纣王这样极不仁义之人,又怎能至于血流成河,连杵都漂起来了呢?”

      即使是金科玉律,也并不一定完全适用所有的事物。即使是圣人,也不会总是一副刻板面孔。面对不同的情况,我们要适时作出变通,知道进退,懂得取舍世事复杂,“权变通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处世之道但是,凡事不能走极端,动静相宜,举止有度,才能求得人生的圆满。

      口得意的时候,存一份未雨绸缪之心;失意的时候,存一份乐观向上之情。

      孔子说:“孟之反不夸耀自己,鲁军败退时他走在最后做掩护,将要进入城门时,他故意鞭打自己的马,说道:‘不是我敢于断后拒敌,而是马跑得不快呀’。”

      孔子说:“年轻人最值得敬畏,怎能断定他们将来赶不上我们现在的人呢?如果人到四十、五十岁仍然默默无闻,也就不值得畏惧了。”

      孔子说:“如果有周公那样完美的才能和资质,却骄傲和吝啬,那别的方面也就不值一提了。”

      骄傲的时候,容易粗心大意,那就离深渊不远了。失意的时候,心神不定,越是着急,越想不出走出低谷的办法。

      那什么时候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呢?不骄不躁、谦谨平和、豁达淡定的处事态度,往往会让事情柳暗花明。

      船头慌鬼,船尾慌贼,是没有办法好好掌舵的。自信,是正确决断的第一步。

      孟子说:“假设现在有个人,他的无名指不能伸直,不痛也不妨碍做事,可是如果有人能医治,即使不远千里跑到秦国、楚国,也在所不惜,为的是自己的无名指不如别人。无名指不如别人,都感到耻辱;心性不如别人,却不感到耻辱,这种人真是不知轻重。”

      孔子说:“君子从自己身上悟得大道,小人则要依赖于他人的认可。”

      人为万物之灵,我们本身能够存在已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因此,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思考,相信自己的判断,在自己胆小心慌之前就为自己打气,抱着平常心去面对挑战。即使失败了,即使一无所有了,你还有你自己。人要爱惜自己,相信自己,当面临选择时,不要心存侥幸,而要勇敢自信地作出决定。

      天马行空固然潇洒,但是不遵守一定的原则,时刻可能掉到沟里。

      孔子说:“用麻做礼帽,这是符合传统礼仪的;现在都采用黑丝,更省俭些。我跟随大家的做法。臣见君要先在堂下跪拜,然后升堂再磕头,才符合礼仪;现在只在堂上跪拜,这就显得傲慢了。虽然违反大家的意见,我还是先在堂下拜。”

      孔子戒除四种坏习惯:不凭空推测,不主观武断,不刻板固执,不自以为是。

      做什么都要有原则,决断也一样,不能随便一拍脑袋就决定了一件事情。譬如儒家的礼仪之道,看似繁琐芜杂,但是这样就不容易出错,就少了许多麻烦。原则的存在,是让我们用简便的方法,发现自己的不足。把自己的所作所为跟规则一一对照,也许就有意想不到的发现,使你在危险发生之前补上漏洞。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获得全面的信息,是决断的前提。

      子张向孔子请教求官职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有疑问的地方持保留态度,对有把握的问题谨慎地提出意见,就能减少错误;多看,有疑问的地方持保留态度,对有把握的事情慎重地去做,就能减少懊悔。说话少错误,做事少后悔,官禄就在这里面了。”

      任何事情有准备就能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说话前认真考虑就不会中断,做事前认真考虑就不会有困难,行动前考虑好就不会懊悔,行路事先考虑好就不会走上绝路。

      对待学习要多闻多疑,对待生活更应该多闻阙疑.生活是一本百科全书,我们总会有不懂的地方当生活中遇到疑惑的时候,不要将疑问留着自己胡乱琢磨,多问问别人,听听别人的看法,也许就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了。

      通常人们都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自己困惑时,不妨换位思考,这样也许会有新启发。

      鲁哀公向有若问道:“年成歉收,国家财政开支不够,怎么办呢?”有若回答说:“怎么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税法呢?”哀公说:“十分抽二我还不够用,怎么可以减到十分抽一的税收呢?”有若回答说:“如果百姓富足了,那您怎么会不富足呢?如果百姓不富足,那您怎么会富足呢?”

      当合作越来越成为趋势的时候,一意孤行将越来越行不通..凡事不仅要想到自己,也要想到别人,只有换位思考,才有可能得到一个共赢的结果,也就少了许多纠缠与扯皮,麻烦也就迎刃而解了。

      名正言顺,让一切都在阳光的笼罩下,方能得心应手,享受到通透、彻底的快乐。

      孔子说:“我憎恶用紫色取代红色,憎恶用油滑的郑国音乐来搅乱典雅的音乐,憎恶强嘴利舌导致国家倾覆的人。”

      孔子说:“不处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有了好的决断,却没有办法切实执行,那也是没有意义的。想让别人配合你,那就要让别人听从你。通常,使别人听从你,就表示你拥有支配的权力。权力的来源之一,就是大家的认可,也就是有一定的名分,这个名分能够说服大家,让大家认为你的行为是合理的,然后你才能有所作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世之功更非一时之力。

      商汤用的浴盆上,刻着的铭文说:“我们洗涤心灵,同洗去身上的污垢一样,如果能够一日自新,就应当天天去洗濯它,使新的更新。要永远这样,绝不间断。”《尚书·康诰》说:“商朝的人虽杂有旧习,但要鼓励他们弃旧自新。”《诗经·文王》说:“我们周朝,从后稷传到现在,年代久远。虽是一个旧邦国,但是到了文王的时候,能够自新秉受天命,国家从此更新。”因此君子都是学习前人,用尽心力使民众自新。

      屋子一天不打扫,就会落上尘垢,长时间不注意,猛然一看,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我们的心灵也要常常打扫.不要等到你的心已经积了厚厚一层尘垢时,才想起来去反思,这样其意义就大打折扣了,把工夫用在平时,每天用一颗清澄明净的心来对待生活,会收获更多。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再三反省自己:帮助别人办事是否尽心?

      与朋友交往是否诚恳?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了?”

      粮食不嫌做得精,肉不嫌切得细。食物发酸或发臭,鱼变质或肉腐败,都不吃。食物的颜色难看,不吃。气味难闻,不吃。烹饪火候不恰当,不吃。没到时令的食物,不吃。砍割的肉不合刀法,不吃。没有合适的调味佐料,不吃。吃的肉虽然很多,但吃肉不超过主食。只有酒不限量,但不喝醉。从市场上买来的酒和肉干,不吃。餐餐不离姜,但也不多吃。

      态度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保持严谨的态度,能减少我们行为的偏差,提高办事效率。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抓住当下,对当下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我们都要存着一颗敬畏之心,恭谨地对待。

      孔子说:“君子只担心自己没有本事,不怨恨别人不了解自己。”

      孟子说:“一切东西我都具备了。反身自省,自己是忠诚踏实的,那就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了。不懈地按恕道行事,到达仁的途径没有比这更快捷的了。”

      子夏说:“小人对自己的过失一定加以掩饰。”

      子贡说:“君子的错误,好比日食和月食:有了错误,人人都看得见;改正了,人人都仰望他。”

      孔子说:“严肃的告诫,能够不接受吗?但听了后要改正错误才可贵。恭敬赞美的话,听了能不高兴吗?但要正确分析它才可贵。盲目高兴而不加分析,表面接受而不改正,这种人我就没有办法对付他。”

      一个人不犯错固然好,但这很难做到。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我们各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有限的,想每件事情都做好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不能求全责备。有了错误,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不要急着文过饰非、互相指责,而是要想着如何改进,以避免重蹈覆辙。

      良心,如星辰一样指引着我们,使我们的生命之舟不迷失方向。

      《诗经·正月》说:“虽然潜伏水底,依然能被觉察。”所以君子要反省自己时不觉得内疚,这就会无愧于心。君子不可企及的地方,就是在没人看到的地方也能小心谨慎。《诗经·抑》说:“独自在室内的时候,是不是能够无愧于神明。”所以君子行事不等行动就先恭敬,不等讲话就先诚实。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同情之心。过去的贤明君主,因为有了同情心,所以才实行体贴百姓的仁政。以同情心去施行仁政,那么治理天下就轻而易举。为什么说每个人都有同情心呢?比如突然看到一个小孩将要落到井里,谁都会心里难受产生恻隐之心,这样做并不是为了结交小孩的父母,也不是为了在乡亲们中博得好名声,更不是讨厌孩子的叫声。由此看来,没有恻隐之心,不算是人;不知廉耻,不算是人;没有谦让之心,不算是人;没有是非观念,不算是人。恻隐之心,是仁的开始;廉耻之心,是义的开始;谦让之心,是礼的开始;是非之心,是智的开始。有了这四种心就像人有了四肢一样。具备了这四种心却说自己做不到仁义礼智,就是在自暴自弃。要是认为他的君主不能做到仁义礼智,就是轻贱他的君主。具备了这四种开端,就知道要把它们充实扩大,就像火刚刚点燃、水刚刚流出来。如果能充实扩大,就能拥有天下;如果不能充实扩大,便连父母都侍奉不好。”

      良心是什么呢?按着传统的说法,良心包括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干了坏事就知道羞耻,做了错事就知道愧疚,受人恩惠就知道报答,这就可以说是有良心了。良心是我们做人处事的一项行为准则。违背了良心,内心就会不安,这是无法规避的惩罚。良心常在,恶念就不会侵入。

      “仁人者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急于求成,贪图眼前成效和利益的人是很难长久富贵的。

      孔子说:“古话说:‘善人连续治理国家一百年,也可以战胜残暴、免去杀戮了。’这句话说得真对呀!”

      孔子说:“如果有圣明君主出现,一定要三十年后才能让仁政兴盛起来、”孔子说:“靠聪明取得的东西,不能用仁德去保持它,虽然得到,也一定会失去。靠聪明取得的地位,能用仁德保持它,假若不能用严肃的态度来治理百姓,那么百姓也不会尊敬他。靠聪明取得的地位,能用仁德保持它,能用严肃的态度治理百姓,如果不用礼仪约束人民,那也算不完善。”

      获取财富的过程就仿佛盖房子,如果地基打牢靠了,盖的过程中叉注重精工细做,那房子必然可以几代相传。

      突然到来的财富,如果不细心打理,就会逐渐流失,难以保持长久的富贵。

      子夏做了莒父的县长,他请教怎样治理政事。孔子说:“不要图快,不要贪求小利。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求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杀鸡取卵的做法固然可以很快获利,但是从长远看,不如把鸡养大,获得的利润会更丰厚。治理国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事情,需要从宏观着眼,全面、立体地布局、调整,才能最终强大起来二孔子说:“发财与做官,这是人人都想要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取得它,君子不会这样做。贫穷与卑贱,这是人人所厌弃的。但用不正当的方法摆脱它,君子不会这样做。君子如果抛弃仁德,怎么能够成就他的好名声呢?君子不会在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在仓促匆忙的时候也与仁德同在,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孔子说:“按照个人利益做事,必会招来很多怨恨。”

      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弯着胳膊作枕头,也自有乐趣在其中。而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财富和尊贵,这对我来说,就像天边飘过的浮云一样。”

      孟子说:“鱼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那就不要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热爱的,义也是我所热爱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拥有,那我就舍弃生命而选择取义。

      好利与好义,是人性中所具有的两个方面。即使像尧舜那样的人,也不能使民好利的心永远不胜过好义的心。即使是桀纣那样的人,也不能使民完全不去好义,然而他们却能使人们好义的心被好利之心压制。

      在传统上,义是一种处理兄弟、朋友关系的准则,进而发展为处理其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标准。义,是一般性质上的社会道德要求;利,是个人的私利要求。当个人的“利”和群体的“义”发生矛盾时,儒家更倾向于维护群体利益,因为当群体不存在的时候,个人的私利也就根本无从谈起了。

      孔子说:“认真读书三年,而不想着要去做官吃俸禄,这种人是非常难得的。”

      不要为了名利而去追逐,不要被名利奴役孔子说:“财富如果能求得,就是执鞭守门的下等差使,我也愿意做。如果不能求得,那还是做我喜欢的事吧。”

      孔子评论卫国的公子荆,说道:“他善于管理家业。当他开始有一点财产时,他就说:‘差不多够了。’等稍微增加了一点,就说:‘差不多完备了。’当他富有时,就说:‘差不多十全十美了’。”

      有的人会把名利作为实现自己志向的手段,为了名利而追逐名利,那常常会把自己变为名利的奴隶,最终为名利所累,迷失自己的方向。而有的人对名利却能做到淡然处之,这是很不容易的曾经做过坏事的人已经反省,那么当不念其旧恶。

      子贡说:“管仲算不得仁德的人吧?齐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但不殉节,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孔子说:“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人民至今还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还要披头散发、穿着左边开襟的衣服。难道要他也像普通男女那样拘泥于小节,在深山沟里自缢死去而没有人知道吗?”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恨旧仇宿怨,于是别人对他们的怨恨也就很少了。”

      总是纠结在过去的事情上,就会错过当下。我们应该不断向前看,不要把自己埋没在过去的阴霾中。对曾经做过坏事但懂得反省的人,我们要持宽容的态度。虽然我们很难有舜、伯夷、叔齐那样的肚量,但至少可以把那当做一个努力的目标。

      能够容人,才能够变得强大。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泰山不择细土方能成其大:江河不拒微流才能有其深。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喜欢的事,也不强加给别人。”

      周公对鲁公说:“君子不疏远自己的亲友,不让大臣抱怨自己得不到任用,老臣旧属如果没有大的错误,就不要抛弃他们;不要对某个人求全责备。”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请教如何交朋友。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

      他们回答说:“子夏说:‘可交往的就同他交往,不可以交结的就拒绝他。’”子张说:“我听说的和这不同:君子敬重贤人同时也容纳普通的人,称赞好人也同情没有能力的人。我如果是大贤的人,对于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呢?我如果不是贤人,别人也会拒绝我的,那我还怎么去拒绝别人呢?”

      锻炼一副宽阔胸襟,用包容去消融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与矛盾,是打造和谐人际关系的妙法之一。不能容人的人,很难有挚友,也难得别人真心相待,更难以成就事业。一个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个人力量的强大,而是他善于融合众人的力量在融合众人力量的时候,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去接纳与宽容他人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谣言满天飞的时候,不要慌乱,用最基本的理论去考校,总会有一些蛛丝马迹来帮助你判断真伪。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这人话说得好就推举他,也不因为平时对这人印象坏而否定他的言论。”

      孔子说:“路上听见传闻就到处去传播,这是仁德的人应背弃的。”

      听风就是雨,历来不被人们推崇,~听到什么,看到什么,不要急着去表示同意或者否定,换一个角度去听一听、看一看,多方验证,用自己的知识去分析,动脑筋去思考一番,就能减少谣言之害。

      “仁”是柔性的,像水一样,看似无力,却蕴存着足以克刚的力量。

      孔子说:“不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处于穷困中,也不能够长久地处在安乐中。有仁德的人安心实行仁,聪明的人知道仁德的好处而利用仁。”

      子路说:“君子崇尚勇敢吗?”孔子说:“君子把仁义作为高尚的品德。君子有勇气而不讲仁义就会捣乱造反,小人有勇气而不讲仁义就会成为盗贼。”

      子张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德。孔子说:“能在天下实行五种美德,就可以算是仁了。”

      子张说:“请问是哪五种?”

      孔子说:“庄重、宽厚、信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招受侮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的拥护,交往诚实就会得到任用,做事勤敏就会取得成功,给人恩惠就能够很好地役使民众。”

      孔子说:“面临着行仁德之事的时候,就是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

      心中无仁,苛对世人,难免会有碰壁的时候。心中存仁,就仿佛练太极拳,以守为攻。不要落入一个窠臼,给事情都留有一个缓冲的余地,那么自己也不容易陷入困境。

      孔子说:“君子做事,遵循中庸的道理;小人做事,却违背中庸的道理。君子的中庸,是事事做得恰到好处;小人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做事肆无忌惮。”

      有人问:“用恩德去回报怨恨,这样可以吗?”孔子说:“那将用什么去报答恩德呢?应该用正直回报怨恨,用恩德报答恩德。”

      内合乎于本心,外遵乎于规矩,内外统一,可称生活达人。

      喜怒哀乐的情感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能够合乎自然的理,叫做和。中是万物皆备的天性,是天下的根本;和是率性而行,是天下共通的准则。能够做到中和,天地就各居自己的位置,万物就会生长发育了。

      中庸并不是单纯指调和与退让,在儒家看来,“中庸”不仅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同时也是一种思想方法。遵循着这种思想方法,在考虑问题和做事情的时候,既不过分退让,又不过分超出规范。如果能在一切事情上恰到好处地这样做,那么也就基本可以保证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正确的了。

      人天生有喜怒哀乐之情,有趋乐避苦之心,我们不能消除这些自然本性,只能去引导、控制,以让自己不偏离正途。

      陈臻问:“前些日子在齐国,齐王赠给您黄金百镒,您没有接受;在宋国,却接受了七十镒黄金的馈赠;在薛地,也接受了五十镒黄金的馈赠。如果以前不收是对的话,那么后来收下就是不对的;如果后来收下是对的话,那么以前不收就是不对的。先生肯定有一次是不对的。”

      过度压抑人性,有可能适得其反。在恰当的时空里,做出合乎那一时空的事情,只要能排解心中的苦闷,使自己获得健康的身心,哭抑或是笑都是二种可取的方式。

      祸莫大于多贪,富莫富于知足。

      孟子说:“修身养性的最好方法就是减少贪欲。如果某个人欲望不多,那人的善良本性即使有所丧失,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如果欲望泛滥,那人的善性即使有所保存,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孔子说:“人的性情本来是相近的,由于教养的不同而相差很远。”

      孔子说:“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人是难以改变的。”

      如果不对欲望有所节制,那么这个欲望实现了,另一个欲望叉产生了,如此循环往复,无穷无尽,从而使自己成为了欲望的奴隶试想一下,这样的人生又有什么乐趣可言呢?

      孔子说:“古人讲话从不轻易出口,就是怕自己做不到而引为耻辱。”

      孔子说:“比射箭不一定要穿透靶子,因为各人的力气大小不同,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

      千万不要一味逞强,“人心不足吞蛇象”,要根据自己本身的实力去办事。心血来潮,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旦力不从心,则必败无疑。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戒备:年少的时候,血气没有稳定,要警戒不贪恋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正当旺盛刚烈,要戒争强斗胜;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退,要禁戒贪得无厌。”

      意识到生命的短暂,收敛心神,努力增加生命的密度,增强生命的质量,才能创造更多的精彩。

      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怎么样在有限的精力下,创造无限的精彩?节制无限的欲望,将精力聚集在某一件或者某几件合乎理性的事情上,在质上有所提升,才能在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两方面都有所收获。

      人人都向往自由,却无往而不在枷锁之中。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说话、做事有分寸,四十岁时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时懂得了天命,六十岁时能听进去任何话,七十岁时便随心所欲,心里怎样想怎样做,而不会越出规矩。”

      万物的自然属性,四季的时令节气,人类的道德规则、法律规则,都对人类的自由进行着规范因此,自由都是有限度的,如果追求个人的极度自由,不仅会使自己受到伤害,还会妨碍别人的利益、如果争端四起,那么任何人都会陷于麻烦之中,这样,连有限的自由都会散失了。

      认真学习是完善自己的基本方法之一,三国时候的吕蒙曾经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并且坚定自己的志向,请教别人诚恳,多想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这其中了。”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通过敏捷勤奋去求得知识的人。”

      子夏说:“各种工匠在作坊里完成自己的工作,君子则通过学习来获得道义。”

      学习要跟人学,跟书本学,跟万物学。就读书来说,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即使是读的时候一时间不了解,也会有所教益——就像用空篮子打水,虽然没有打到水,但是你会发现,在打水的过程中,篮子中的灰尘已经被清洗掉了。这个时候你学习了一定的知识,并不一定产生什么明显的效果,只是在某一刻,你会意识到它给你的生活带来的帮助。学海无涯,还需上下而求索。

      一个无权无势的人,如果坚定了自己心底的追求,就可以将世间的风雨与诱惑视若尘网蛛丝,轻轻一拂,就尘消网破,只留得内心的一片清明。

      孔子说:“三军的统帅可以被夺去,一个男人的志气不可以被强迫改变。”

      子夏说:“大的节操方面不能超过界限,小节有些出入是可以的。”

      子张说:“执守德行不坚定,信仰道义不忠诚,这种人活在世上有他也行,没他也行呀。”

      孔子用四方面的内容教育学生:文化知识,行为修养,忠诚笃厚,坚守信约。

      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消息传播着,有各种各样的事物诱惑着你,一时间,这些消息和诱惑牵扯着你,带着你往不同的方向走。走得对不对,你自己也不知道。等到心里觉得迷惘的时候,想抽身,却是进退维谷。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其实世上很多事情没有严格的对与错,君子与小人,也常常是一念之差。想坚持自己本来的生活,只要坚持最基本的德行标准,顺着自己最本真的信念行事,就可以了。

      德行是可以被教会的吗?有人说,德行是可以被教会的,它是一种技艺。技艺的进步需要实践。

      子张请教怎样做事才能使自己通达。孔子说:“说话忠诚守信,行为忠厚严肃,就算到了蛮狄的地方,也能通达。说话不忠诚守信,行为不忠厚严肃,即使在本乡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着时就好像看见‘忠信笃敬’写在自己面前,坐在车上就好像看见‘忠信笃敬’刻写在车辕前的横木上,能这样做,自然到处都能通达了。”子张把这些话写在衣带上。

      所谓修养品德在于端正思想,就是说内心如果感到愤怒,思想就不能端正;内心如果感到恐惧,思想也不端正;内心如果感到快乐,思想也不能端正;内心如果感到忧愁,思想也不能端正。思想不端正,身在某处而心却到别处去了,眼睛望着东西却注意不到色彩,耳朵在听却听不见声音,口里吃着却感觉不到味道,当然也就不能明辨事理了。这就是说修养品德要先端正思想。

      存在于心里的道德约束,只有在实际的行为中才能得到加强和体现。就像是一泓平静的清泉,平时只是静静的,并不太引人注意,当有异物落入其中的时候,你才会注意到水的内在力量。平时在小事情中磨练自己的道德敏感度,才能在大事来临时不至于麻木不仁。

      农耕社会,人们曾经用言语风格来判断人的地位:水深流去慢,贵人话语迟。

      孔子对颜渊说:“国君任用我就施展才智,不用我就退隐藏身,只有我和你才能这样做吧!”子路说:“如果让您指挥军队,那么你愿同谁共事?”孔子说:“空手打虎、徒步过河,为这样做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不同他共事。我一定要和遇事谨慎,善于思考而能成事的人一起。”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话一出口,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很多纠纷就是因此而生。切莫因一时口快,引致遗憾。人们常说,愚蠢的人用嘴讲话,聪明的人用脑讲话。深思熟虑,三思而后行,可进退有度,避免自陷尴尬。

      孔子说:“君子所思考的有九件事:观看时想想是否看清了,倾听时想想是否听明白了,想想脸色是否温和,想想态度是否恭敬,想想说话是否诚实,想想办事是否认真,有疑问想想怎样请教,发怒时想想后果,看见财利想想得到了是否符合道义。”

      后退一小步,是为了能够前进一大步。古语说:屈伸有度真君子,能进能退大丈夫。

      君子根据自己的地位行事,不做分外的事情。身处富贵之中,就做富贵地位上应做的事;身处贫贱,就做贫贱地位上应做的事;身处荒蛮之位,就做荒蛮地位应做的事;身处患难之中,就做患难之中应做的事。君子无论处于任何位置都会安然自得。身处在高官显位时,不欺凌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身居人下时,不巴结官长。端正自己的行为而不苛求别人,就没有怨恨。对上不抱怨天命,对下不归罪别人。所以,君子能安处自己的地位等待天命的安排,小人常常冒险希望侥幸取得成功。孔子说:“射箭的道理就好像君子做人的道理,没有射中靶子,要反过来寻找自身的原因。”

      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平静无波的,或多或少,我们都会遭遇一些波澜在风光的时候,能够不得意忘形;在失落的时候,能够不灰心丧气,就是有气度的人了。

      心境平和了,就能够宠辱不惊,尽享一片纯净空明的生活空间,穷不失义,乐观修身,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自己身份卑微而又壮怀激烈的时期更容易得到升华和加强。

      孟子答道:“尊德乐义,就可以自得其乐了。所以士人困窘时,不丢弃义;得志时,不离开道。困窘时不失义,所以自得其乐;得志时不离开道,所以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志时就施恩惠于百姓;不得志就修身养性,以此出现于世人面前。困窘时就独善其身,得志就普施恩惠于天下.”

      现实中,人们常常为世事所累,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一时间忧惧全来其实,当能力有限的时候,就做好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求得自己内心的平和,则可以显现出“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水无缺”的境界只有自己站稳了脚跟,心中有所依托,在“兼济天下”的机会到来时,才能乘势而起华罗庚说,我们最好把自己的生命看作是前人生命的延续,是现在共同生命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后人生命的开端。如此延续下去,科学就会一天比一天灿烂,社会就会一天比一天美好。

      所谓治理好国家一定要先治理好家庭,就是说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家庭都不能教化,还说能教化一国的人民,这样的人是绝不会有。所以君子不走出家门,就能达到教化全国的功效。在家能孝顺父母,做官时就能效忠君王;在家能敬爱兄长,做官时就能服从长官;在家能关爱子女,做官时就能爱护百姓.《尚书·康诰》说:“爱护百姓就像爱护幼小的孩子。”用做父母的心意来揣摩人民的心意,虽然不会完全符合人民的意愿,但也不会相差太远。这不用学习就能做到,女人从来不是先学会养育孩子然后再出嫁的。一家人都有仁爱的心理,整个国家也就会兴起仁爱;一家人都谦让,整个国家也就会兴起谦让;身为国君贪婪无道,整个国家也就会混乱。这种联系就是这样紧密的。所以一句话讲错,事情就失败;一个人做事得当,国家就可以安定。

      忧国忧民,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重要元素。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很多人都把个体生命的能量最大程度地释放,通过让更多人获得幸福来获得心灵的满足。这样,当他回首往事时,就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算是彰显了生命的意义。

      脚踏实地,才能成就未来。

      子贡向孔子请教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君子应该是对自己想要说的话先去实践,做到了然后再说出来。”

      孔子说:“仲由呀,我教给你的东西都懂了吗!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智慧啊。”

      直面自己的内心,不自欺欺人,不好高骛远,用一颗坦诚的心,去观察自己身边的一草一木,一切从实际出发。人固然要有志向,但是也不能过于脱离现实,虚妄无形的东西不要去想而且,立足实际,也可以使自己不易被蒙蔽、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

      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有规定要这样做,也没有规定不要这样做,只要怎样做恰当就怎样做j”生命贵在鲜活有力,不要把自己置于暮气沉沉、了无生机的境地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主动去适应生活的变化,相信自己的能力之后,像君子那样,不把自己当做一个已经成形的容器,不断吸纳新的东西,接触新的思想、新的生活,才能与时俱进,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孔子说:“聪明的人喜爱水,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的人好动,仁德的人好静。聪明的人快乐,仁德的人长寿、。”

      子路问什么是完美的人。孔子说:“像臧武仲那样聪明,孟公绰那样不贪图财利,卞庄子那样勇敢,冉求那样多才多艺,再加上礼乐的熏陶,也就可以成为完美的人了。”他又说:“现在做个完美的人倒不一定要这样,只要看见财利能想到取之是否合乎道义,遇到危难肯付出生命,长期处在穷困中却不忘记平时的诺言,这也就可以成为完美的人了。”

      孟子说:“尽量张大自己善良的本心,这就懂得了人的本性。懂得了人的本性,就懂得天命了。保持人的本心,培育人的本性,这就是对待天命的方法。短寿,长寿,都不三心二意,培养身心,安待天命,这就是人安身立命的方法。”

      孔子在家闲居时,仪态舒展自然,神色也愉快。

      人心境平和、淡泊的时候,就可以立意高远,明鉴世情了能做到这个境界,并不容易红尘世界的多彩常常会令人怦然心动,这一心动,往往会让我们无法客观冷静地做出判断。

      人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心中没有过多的私欲,就不会患得患失了。做到了恬然自得,方才能够达观进取,笑看人生。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