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周国平《内在的从容》的哲理句子

    发布时间:2019-10-31 点击:

    周国平《内在的从容》的哲理句子

      ⊙、 【开展生命教育的迫切性】

      ⊙、 当今社会上,许多人对生命抱冷漠的态度,苛待和残害生命的现象相当严重。举其显著者,例如:医院认钱不认人,见死不救,恶性医疗事故屡有发生,医疗腐败之所以最遭痛恨,正是因为直接威胁了广大人群生命的权利;矿难频繁,贪官和不法矿主互相勾结,为牟取暴利而置工人的生命于不顾;假药、伪劣食品横行,非法美容业猖獗,不断造成损害性后果;某些执法者、准执法者乃至非执法者滥用私刑,草菅人命;交通肇事者扔下受害人逃逸,甚至故意拖、压受害人致死;翻开报纸,几乎每天都有凶杀案的报道,其中一些作案缘由之微小与一条命的价值惊人地不相称。

      ⊙、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冷漠的病菌也侵蚀了孩子们的心灵,校园暴力、青少年凶杀犯罪的案例明显增多。与此同时,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也不知珍惜,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自杀成了多发现象。

      ⊙、 当然,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不能单靠教育来解决。但是,也不能缺少教育。有必要把生命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孩子开始,培育生命尊严的意识,善待自己的生命,也善待一切生命。

      ⊙、 【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

      ⊙、 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一个最简单的事实是,每个人只有一条命。在无限的时空中,再也不会有同样的机会,所有因素都恰好组合在一起,来产生这一个特定的个体了。一旦失去了生命,没有人能够活第二次。同时,生命又是人生其他一切价值的前提,没有了生命,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 由此得出的一个当然的结论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生命是最珍贵的。因此,对于自己的生命,我们当知珍惜,对于他人的生命,我们当知关爱。

      ⊙、 上述道理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可是,仔细想一想,我们真的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关爱他人的生命了吗?有些人一辈子只把自己当做了赚钱或赚取其他利益的机器,何尝把自己当做生命来珍惜。

      ⊙、 有些人更是只用利害关系的眼光估量一切他人的价值,何尝有过一个生命对其他一切生命的深切关爱的体验。

      ⊙、 所以,在我看来,生命的价值仍是一个需要启蒙的话题。

      ⊙、 【倾听生命自身的声音】

      ⊙、 生命原是人的最珍贵的价值。可是,在当今的时代,其他种种次要的价值取代生命成了人生的主要目标乃至惟一目标,人们耗尽毕生精力追逐金钱、权力、名声、地位等等,从来不问一下这些东西是否使生命获得了真正的满足,生命真正的需要是什么。

      ⊙、 生命原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组合体,包含着多种多样的需要、能力、冲动,其中每一种都有独立的存在和价值,都应该得到实现和满足。可是,现实的情形是,多少人的内在潜能没有得到开发,他们的生命早早地就纳入了一条狭窄而固定的轨道,并且以同样的方式把自己的子女也培养成片面的人。

      ⊙、 我们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一个功利的世界上,人人必须为生存而奋斗,这一点决定了生命本身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忽视的必然性。然而,我们可以也应当减少这个程度,为生命争取尽可能大的空间。

      ⊙、 在市声尘嚣之中,生命的声音已经久被遮蔽,无人理会。现在,让我们都安静下来,每个人都向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内部倾听,听一听自己的生命在说什么,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么。

      ⊙、 【不失性命之情】

      ⊙、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视生命价值的学派应是道家。《淮南王书》把这方面的思想概括为“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庄子也一再强调要“不失其性命之情”、“任其性命之情”,相反的情形则是“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谓之倒置之民”。

      ⊙、 很显然,在庄子看来,物欲与生命是相敌对的,被物欲控制住的人是与生命的本性背道而驰的,因而是颠倒的人。

      ⊙、 自然赋予人的一切生命欲望皆无罪,禁欲主义最没有道理。

      ⊙、 我们既然拥有了生命,当然有权享受它。但是,生命欲望和物欲是两回事。一方面,生命本身对于物质资料的需要是有限的,物欲决非生命本身之需,而是社会刺激起来的。另一方面,生命享受的疆域无比宽广,相比之下,物欲的满足就太狭窄了。因此,那些只把生命用来追求物质的人,实际上既怠慢了自己生命的真正需要,也剥夺了自己生命享受的广阔疆域。

      ⊙、 【生命观与人生意义】

      ⊙、 最近有一所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让我题词,我写了三句话: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源;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端。

      ⊙、 这三句话,表达了我对生命观与人生意义之关系的看法。人生的意义,在世俗层次上即幸福,在社会层次上即道德,在超越层次上即信仰,皆取决于对生命的态度。

      ⊙、 幸福是对生命的享受,对生命种种美好经历的体验,当然要以热爱生命为前提。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内在生命力枯竭,就不会再有什么事情能使他感到幸福了。

      ⊙、 孟子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亚当·斯密说:同情是道德的根源,由之产生两种基本美德,即正义和仁慈。可见中西大哲皆认为,道德是建立在生命与生命的互相同情之基础上的。同样,道德之沦丧,起于同情心之死灭。

      ⊙、 基督教相信生命来自神,佛教不杀生。其实,不必信某一宗教,面对生命的奇迹,敬畏之心油然而生是最自然而然的事情。泰戈尔说:“我的主,你的世纪,一个接着一个,来完成一朵小小的野花。”这已经就是信仰了。相反,对生命毫无敬畏之心的人,必与信仰无缘。

      ⊙、 【利己和同情】

      ⊙、 西哲认为,利己是人的本能,对之不应做道德的判断,只可因势利导。同时,人还有另一种本能,即同情。同情是以利己的本能为基础的,由之出发,推己及人,设身处地替别人想,就是同情了。

      ⊙、 自己觉得不利的事情,也不对别人做,这叫做正义,相当于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觉得有利的事情,也让别人享受到,这叫做仁慈,相当于孔子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 在这里,利己和同情两者都不可缺。没有利己,对自己的生命麻木,便如同石头,对别人的生命必冷漠。只知利己,不能推己及人,没有同情,便如同禽兽,对别人的生命必冷酷。

      ⊙、 中国儒家也强调同情,但往往否定利己,使得推己及人失去了基础。在这方面,荀子比较正确,认为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区别在求利之道不同,可惜他的见解少被采纳。同时,儒家的推己及人也有毛病,“能近取譬”限于宗法关系,使得仁蜕变为父子关系的孝,进而蜕变为君臣关系的忠。于是,以同情为出发点的儒家伦理竟演化成了血淋淋的三纲,君命臣死,臣不得不死,在专制权力面前,一切生命的价值都等于零。

      ⊙、 【灵与肉的奇妙结合】

      ⊙、 我爱美丽的肉体。然而,使肉体美丽的是灵魂。如果没有灵魂,肉体只是一块物质,它也许匀称、丰满、白皙,但不可能美丽。

      ⊙、 美从来不是一种纯粹的物理属性,人的美更是如此。当我们看见一个美人时,最吸引我们的是光彩和神韵,而不是颜色和比例。那种徒然长着一一张漂亮脸蛋的女人尤其男人最让人受不了’由于他们心灵的贫乏,你会觉得他们的漂亮多么空洞,甚至多么愚蠢。

      ⊙、 我爱自由的灵魂。然而,灵魂要享受它的自由,必须依靠肉体。如果没有肉体,灵魂只是一个幽灵,它不再能读书、听音乐、看风景,不再能与另一颗灵魂相爱,不再有生命的激情和欢乐,自由对它便毫无意义。因为这个理由,我对宗教所宣称的灵魂不死始终引不起兴趣,觉得那即使是可能的,也没有多大意思。在我心目中的天堂里,不可没有肉体。

      ⊙、 所以,我真正爱的不是分开的灵魂和肉体,而是灵与肉的奇妙结合。正是在这结合中,灵魂和肉体实现了各自的价值。

      ⊙、 【情欲的卑贱和伟大】

      ⊙、 叔本华说:人有两极,即生殖器和大脑,前者是盲目的欲望冲动,后者是纯粹的认识主体。对应于太阳的两种功能,生殖器是热,使生命成为可能,大脑是光,使认识成为可能。

      ⊙、 很巧妙的说法,但多少有些贬低了性的意义。

      ⊙、 人有生殖器,使得人像动物一样,为了生命的延续,不得不受欲望的支配和折磨。用自然的眼光看,人在发情、求偶、交配时的状态与动物并无本质的不同,一样缺乏理智,一样盲目冲动,甚至一样不堪入目。在此意义上,性的确最充分地暴露了人的动物性一面,是人永远属于动物界的铁证。

      ⊙、 但是,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人只有大脑,没有生殖器,会怎么样呢?没有生殖器的希腊人还会为了绝世美女海伦打仗,还会诞生流传千古的《荷马史诗》吗?没有旺盛的情欲,还会有拉斐尔的画和歌德的诗吗?总之,姑且假定人类能无性繁殖,倘若那样,人类还会有艺术乃至文化吗?在人类的文化创造中,性是不可或缺的角色,它的贡献决不亚于大脑。

      ⊙、 所以,情欲既是卑贱的,把人按倒在兽性的尘土中,又是伟大的,把人提升到神性的天堂上。性是生命之门,上帝用它向人喻示了生命的卑贱和伟大。

      ⊙、 【性是自然界的一大神秘】

      ⊙、 在各民族的原始巫术和神话中,性都是主要的崇拜对象。一切宗教秘仪都与性有着不解之缘。对这些现象用迷信一言以蔽之,未免太肤浅。

      ⊙、 生物学用染色体的差异解释性别的来由,但它解释不了染色体的差异缘何发生。性始终是自然界的一大神秘。

      ⊙、 无论生为男人,还是生为女人,我们都身在这神秘之中。可是,人们却习以为常了。想一想情窦初开的日子吧,那时候我们刚刚发现一个异性世界,心中洋溢着怎样的惊喜啊。而现在,我们尽管经历了男女之间的一些事情,对那根本的神秘何尝有更多的了解。

      ⊙、 对于神秘,人只能惊奇和欣赏。一个男人走向一个女人,一个女人走向一个男人,即将发生的不仅是两个人的相遇,而且是两个人各自与神秘的相遇。在一切美好的两性关系中,不管当事人是否意识到,对性的神秘感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没有了这种神秘感,一个人在异性世界里无论怎样如鱼得水,所经历的都只是一些物理事件罢了。

      ⊙、 【差异中倾注了上帝的灵感】

      ⊙、 在创世第六天,上帝的灵感达于顶峰,创造了最奇妙的作品——男人和女人。

      ⊙、 然而,这些被造物今天却陷入了无聊的争论。

      ⊙、 有一些极端的女权主义者竭力证明,男人和女人之间并无任何重要的差异,仅仅因为社会的原因,这些差异被夸大了,造成了万恶的性别歧视。

      ⊙、 【还有一些人——有男人也有女人——承认两性之间在生理】

      ⊙、 上和心理上存在着差异,但热中于评判这些差异,争论哪一性更优秀,上帝更宠爱谁。

      ⊙、 我对所有这些争论都感到隔膜。

      ⊙、 人们怎么看不到,上帝的杰作不是单独的某一性,而正是两性的差异,这差异里倾注了造物主的全部奇思妙想。一个领会了上帝的灵感的人才不理睬这种争论呢,他宁愿把两性的差异本身当做神的礼物,怀着感恩之心来欣赏和享用。

      ⊙、 【欣赏另一半】

      ⊙、 超出一切性别论争的一个事实是,自有人类以来,男女两性就始终互相吸引和寻找,不可遏止地要结合为一体。对于这个事实,柏拉图的著作里有一种解释:很早的时候,人都是双性人,身体像一只圆球,一半是男一半是女,后来被从中间劈开了,所以每个人都竭力要找回自己的另一半,以重归于完整。我曾经认为这种解释太幼稚,而现在,听多了现代人的性别论争,我忽然领悟了它的深刻的寓意。

      ⊙、 寓意之一:无论是男性特质还是女性特质,孤立起来都是缺点,都造成了片面的人性,结合起来便都是优点,都是构成健全人性的必需材料。譬如说,如果说男性刚强,女性温柔,那么,只刚不柔便成脆,只柔不刚便成软,刚柔相济才是韧。

      ⊙、 寓意之二:两性特质的区分仅是相对的,从本原上说,它们并存于每个人身上。一个刚强的男人也可以具有内在的温柔,一个温柔的女人也可以具有内在的刚强。一个人在人性上越是全面,就越善于在异性身上认出和欣赏自己的另一半。相反,那些为性别优劣争吵不休的人,容我直说,他们的误区不只在理论上,真正的问题很可能出在他们的人性已经过于片面化了。借用柏拉图的寓言来说,他们是被劈开得太久了,以至于只能僵持于自己的这一半,认不出自己的另一半了。

      ⊙、 【最优秀的男女是雌雄同体的】

      ⊙、 我认为,不应该否认两性心理特征的差异。大致而论,在气质上,女性偏于柔弱,男性偏于刚强,在智力上,女性偏于感性,男性偏于理性。当然,这种区别决不是绝对的。事实上,许多杰出人物是集两性的优点于一身的。然而,其前提是保持本性别的优点。丢掉这个前提,譬如说,直觉迟钝的女人,逻辑思维混乱的男人,就很难优秀。

      ⊙、 柏拉图的寓言告诉我们:两性特质原本就并存于每个人身上,因此,一个人越是蕴涵异性特质,在人性上就越丰富和完整。

      ⊙、 也许,在一定意义上,最优秀的男女都是雌雄同体的,既赋有本性别的鲜明特征,又巧妙地揉进了另一性别的优点。大自然仿佛要通过他们来显示自己的最高目的——阴与阳的统一。

      ⊙、 【女性是永恒的象征】

      ⊙、 如果一定要在两性之间分出高低,我相信老子的话:“牝常以静胜牡”,“柔弱胜刚强”。也就是说,守静、柔弱的女性比冲动、刚强的男性高明。

      ⊙、 老子也许是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女性主义者,他一贯旗帜鲜明地歌颂女性,最典型的是这句话:“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翻译成白话便是:空灵、神秘、永恒,这就是奇妙的女性,女性生殖器是天地的根源。注家一致认为,老子是在用女性比喻“道”即世界的永恒本体。那么,在老子看来,女性与道在性质上是最为接近的。

      ⊙、 无独有偶,歌德也说:“永恒的女性,引我们上升。”细读《浮士德》原著可知,歌德的意思是说,“永恒”与“女性”乃同义语,在我们所追求的永恒之境界中,无物消逝,一切既神秘又实在,恰似女性一般圆融。

      ⊙、 在东西方这两位哲人眼中,女性都是永恒的象征,女性的伟大是包容万物的。

      ⊙、 大自然把生命孕育和演化的神秘过程安置在女性身体中,此举非同小可,男人当知敬畏。与男性相比,女性更贴近自然之道,她的存在更为圆融,更有包容性,男人当知谦卑。

      ⊙、 【爱造就丰富】

      ⊙、 爱造就丰富的人生。正是通过亲情、性爱、友爱等等这些最具体的爱,我们才不断地建立和丰富了与世界的联系。深深地爱一个人,你藉此所建立的不只是与这个人的联系,而且也是与整个人生的联系。一个从来不曾深爱过的人与人生的联系是十分薄弱的,他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但他会感觉到自己只是一个局外人。爱的经历决定了人生内涵的广度和深度,一个人的爱的经历越是深。

      ⊙、 刻和丰富,他就越是深入和充分地活了一场。

      ⊙、 如果说爱的经历丰富了人生,那么,爱的体验则丰富了心灵。

      ⊙、 不管爱的经历是否顺利,所得到的体验对于心灵都是宝贵的收入。因为爱,我们才有了观察人性和事物的浓厚兴趣。因为挫折,我们的观察便被引向了深邃的思考。一个人历尽挫折而仍葆爱心,正证明了他在精神上足够富有,所以输得起。在这方面,耶稣是一个象征,拿撒勒的这个穷木匠一生宣传和实践爱的教义,直到被钉上了十字架仍不改悔,因此而被世世代代的基督徒信奉为精神上最富有的人,即救世主。

      ⊙、 【情爱价值的取舍】

      ⊙、 如果你有一个相当美满的家庭,你是否就知足了呢?以世俗的标准衡量,你是应该知足了。然而,有时候,你仍会羡慕独身的生活,有充分的自由,那肯定动荡得多,但也似乎丰富得多。你可以和许多不同的异性有亲密的接触,会有许多不同的体验。如此等等。当然,在那种情形下,你会失去现在的平静生活,也不再能够享受家庭的温馨。但是,和一份平静的生活相比,体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不是人生更重要的价值吗?

      ⊙、 可是,换一个角度看,专一而持久的婚爱,在此种婚爱呵护下的家庭乐趣和亲子之爱,难道不也是人生最美好的体验之一吗?

      ⊙、 我们根据什么来比较这两种不同体验的价值呢?

      ⊙、 我相信,这类难题始终会在任何一个活跃的心智中潜伏着。

      ⊙、 有没有两全之法呢?我认为基本上没有。所以,这归根到底是一个选择的问题,你更看重哪一种价值,你就只好在很大程度上舍弃另一种价值。

      ⊙、 【婚姻中的利益考虑】

      ⊙、 婚姻当然应该以爱情为基础,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难做到把爱情作为婚姻选择上的惟一考虑。一起过日子是非常实际的事情,除了爱情之外,不能不有一些实际的考虑,包括经济上的适当保障。

      ⊙、 富婆找能干的穷雇员,大款找美貌的贫家女,这都没有什么大不了,因为他们反正不愁吃穿,与金钱相比,别的东西显得更有价值。可是,让一个尚在为生存奋斗的妙龄女子和一个她喜欢的穷困潦倒的书生结婚,她有所顾忌就是合乎情理的了。没有人乐意陪一个倒霉蛋过一辈子。如果她终于下了决心,很可能是寄希望于书生日后的境遇会改善。或者,一种很小的可能是,她认定书生是一个天才,愿意终身贫贱相守。

      ⊙、 我想说的是,利益的考虑在婚姻中占有一定地位,这是正常的。只是万事都有一个度,如果利益成了主要的甚至惟一的考虑,正常就变成庸俗了。如果进而很有心计地把婚姻当做谋取利益的手段,庸俗就变成卑鄙示。遗憾的是,在当今社会中,后两种情形大为增加了。

      ⊙、 【尼采的鞭子】

      ⊙、 尼采一生中只有一次真正堕入了情网,热烈地爱上了一个比他小18岁的姑娘,名叫莎乐美。我们现在仍能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上,尼采和莎乐美的另一个追求者保尔·勒埃在并肩拉一辆牛车,而莎乐美则侧身站在牛车上,手执一根鞭子。据说,这个画面是尼采设计的,他认为如此才准确地反映了三人的真实关系——两个男人俯首甘为一个女人的牛。

      ⊙、 几个月后,尼采开始写《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书,书中有一句名言:“你到女人那里去吗?不要忘了带你的鞭子。”

      ⊙、 此话写在失恋之后。莎乐美拒绝了尼采的求爱,并且断绝了与他的来往。甘愿在心爱的女人鞭打下做一头驾车的牛,此愿未遂,便相反朝全世界的女人扬起了鞭子。那么,哲学家的眼光是否含了太多一己的恩怨?或者,我们可否假设,尼采甘居轭下只是一时情感的冲动,即使他的求爱终于被接受,婚后生活的平庸仍会使他举起他的著名的鞭子?

      ⊙、 【原罪的故事】

      ⊙、 读《旧约》中人类原罪的故事,我读出了下面几个道理:其一,上帝禁止我们的祖先吃智慧果的理由是:“免得你们死。”蛇诱惑他们吃智慧果的理由是:“你们不一定死,因为上帝知道,在你们吃下这些果子那天,眼睛就会明亮,你们便和上帝一样知善恶。”撒谎的是谁呢?显然是上帝。因为的确“不一定死”,如果亚当和夏娃在吃了智慧果以后接着再吃生命树上的果子的话,但是上帝不许,便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而蛇则说了实话,吃下了智慧果以后,亚当和夏娃确实心明眼亮了。

      ⊙、 其二,夏娃首先接受了蛇的诱惑,吃下智慧果,然后又拿给她的丈夫吃。历来人们都以此证明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受诱惑,天性更堕落,对于男人是祸根。可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明明是,女人比男人更早慧,而男人是在女人的帮助下才获得智慧的。

      ⊙、 其三,吃了智慧果以后,亚当和夏娃的第一个发现是对裸体害羞。由此可见,智慧的觉醒与性觉醒是密切相关的。在人类文化的发展中,性的羞耻心始终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性的羞耻心不只意味着禁忌和掩饰,它更来自对于差异的敏感、兴奋和好奇。

      ⊙、 在个体发育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性的羞耻心的萌发是与个人心灵生活的丰富化过程微妙地交织在一起的。

      ⊙、 【人生的坐标】

      ⊙、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面临许多可能性,也都只能实现其中也许很少一部分可能性。实现多少和哪些可能性,实现到什么程度,因人而异。这不仅取决于机会,也取决于目标的定位。目标的定位,需要有坐标。坐标分两类,一是功利性的,一是精神性的。只有功利性坐标的人,生活得实际,但他的人生其实是很狭隘也很单调的。相反,精神性坐标面向人生整体,一个人有了这样的坐标,虽然也只能实现人生有限的可能性,但其余一切丰富的可能性仍始终存在,成为他的人生的理想的背景和意义的来源。

      ⊙、 面前纵横交错的路,每一条都通往不同的地点。那心中只有一个物质目标而没有幻想的人,一心一意走在其中的一条上,其余的路对于他等于不存在。那心中有幻想而没有任何目标的人,漫无头绪地尝试着不同的路线,结果也许只是在原地转圈子。那心中既有幻想又有精神目标的人,他走在一切可能的方向上,同时始终是走在他自己的路上。

      ⊙、 【“定力”从何而来】

      ⊙、 人世间充满诱惑。诱惑无非两类,一是色,二是利。在诱惑面前放任自己,纵情声色,追逐名利,当然也是一种生活。不过,一个人倘若性灵不灭,迟早会觉得这样的生活未免空虚。然而,即使有了这个觉悟,诱惑依然存在,难以做到不为所动。

      ⊙、 人之所以被色和利所惑,是因为有欲望。因此,为了抵御诱惑,似乎必须克制乃至灭绝欲望。我总觉得这种办法是消极的,常常也是无效的,原因就在于违背基本人性。积极的办法不是压抑低级欲望,而是唤醒、发展和满足高级欲望。我所说的高级欲望指人的精神需要,它也是人性的组成部分。人一旦品尝到和陶醉于更高的快乐,他面对形形色色的较低快乐的诱惑就自然有了“定力”。

      ⊙、 “定力”不是修炼出来的,它直接来自你所过的生活对于你的吸引力。我的确感到,天下最快乐的事情,一是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享受爱情、亲情和友情,另一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对于我便是读书和写作。能够获得这两种快乐,乃是人生的两大幸运。所以,也可以说,我的“定力”来自我的幸运。

      ⊙、 【摆脱日常生活的惰性】

      ⊙、 日常生活是有惰性的。身边的什物,手上的事务,很容易获得一种支配我们的力量,夺走我们的自由。我们应该经常跳出来想一想,审视它们是否真正必要。

      ⊙、 许多东西,我们之所以觉得必需,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拥有它们。当我们清理自己的居室时,我们会觉得每一样东西都有用处,都舍不得扔掉。可是,倘若我们必须搬到一个小屋去住,只允许保留很少的东西,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东西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了。

      ⊙、 那么,我们即使有一座大房子,又何妨用只有一间小屋的标准来限定必需的物品,从而为美化居室留出更多的自由空间?

      ⊙、 许多事情,我们之所以认为必须做,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把它们列入了日程。如果让我们凭空从其中删除某一些,我们会难做取舍。可是,倘若我们知道自己已经来日不多,只能做成一件事情,我们就会判断出什么事情是自己真正想做的了。那么,我们即使还能活很久,又何妨用来日不多的标准来限定必做的事情,从而为享受生活留出更多的自由时间?

      ⊙、 【保持内在的从容】

      ⊙、 今天人们都活得很匆忙,仿佛被什么东西驱赶着。事实上,匆忙往往是出于逼迫。如果说穷人和悲惨的人是受了贫穷和苦难的逼迫,那么,忙人则是受了名利和责任的逼迫。名利也是一种贫穷,欲壑难填的痛苦同样具有匮乏的特征,而名利场上的角逐同样充满生存斗争式的焦虑。至于说到责任,可分三种情形,一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另当别论,二是为了名利而承担的,可以归结为名利,三是既非内心自觉,又非贪图名利,完全是职务或客观情势所强加的,那就与苦难相差无几了。所以,一个忙人很可能是一个心灵上的穷人和悲惨的人。

      ⊙、 在我看来,即使是出自内心需要的匆忙也并不可取。无论你多么热爱自己的事业,也无论你的事业是什么,你都应该为自己保留一个开阔的心灵空间,一种内在的从容和悠闲)惟有在这个心灵空间中,你才能把你的事业作为你的生命果实来品尝。如果没有这个空间,你永远忙碌,你的心灵永远被与事业相关的各种事务所充塞,那么,不管你在事业上取得了怎样的外在成功,你都只是损耗了你的生命而没有品尝到它的果实。

      ⊙、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

      ⊙、 “你们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就够了。”耶稣有一些很聪明的教导,这是其中之一。

      ⊙、 中国人喜欢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当然也对。不过,远虑是无穷尽的,必须适可而止。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也可以预作筹划,不妨就预作筹划,以解除近忧。有一些远虑,可以预见却无法预作筹划,那就暂且搁下吧,车到山前自有路,何必让它提前成为近忧。还有一些远虑,完全不能预见,那就更不必总是怀着一种莫名之忧,自己折磨自己了。总之,应该尽量少往自己的心里搁忧虑,保持轻松和光明的心境。

      ⊙、 一天的难处一天担当,这样你不但比较轻松,而且比较容易把这难处解决。道理很简单:你可以把你的力量集中起来对付今天的难处,不受种种远虑的无谓牵扯。相反,如果你把今天、明天以及后来许多天的难处都担在肩上,你不但沉重,而且可能连一个难处也解决不了。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