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雨果简介_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摘抄赏析

    发布时间:2019-10-31 点击:

    雨果简介_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摘抄赏析

      【《巴黎圣母院》:雨果浪漫主义的不朽之作】

      【作家小传】

      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于1802年的冬日迎来了一个伟大的生命:12岁开始写诗,15岁获得了法兰西科学院为了纪念圣路易节诗歌比赛的第一鼓励奖;曾被名重一时的浪漫派先驱夏多布里昂誉为“神童”,他就是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先驱——维克多·雨果。

      “要么成为夏多布里昂,要么一事无成。”这是雨果为自己立下的第一个雄心壮志:他要成为文坛泰斗11827年,雨果发表了《(克伦威尔)序言》,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宣言书,雨果从此成为浪漫派的领袖。19世纪20-40年代,雨果主要从事诗歌和戏剧创作,这期间起草了《巴黎圣母院》的大纲,这部小说后来成了浪漫派文学的典范作品之一。

      40年代开始,雨果力图在政治上有所作为,被选入法兰西学士院,并成为贵族院议员,创作中的斗争热情随之减弱。1843年,他写了一个剧本《卫戍官》,上演时被观众喝倒彩,遭到了失败。雨果为此将近10年没有写作。

      后因为政局变动,坚定的共和主义者立场使得雨果受到法兰西第二帝国的迫害,无奈之下,不得不流亡国外。但就是流亡期间恰成了雨果创作最丰盛的时期。他写了大量的政治讽刺小册子和政治讽刺诗,发表了名扬后世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和《笑面人》。雨果的小说创作以《九三年》收尾。

      1881年2月26日,在雨果巴黎寓所的窗外,有60万仰慕者走过,祝贺他80寿辰。1885年5月22日,雨果患肺充血,不治而逝。在昏迷状态中,他吟出一个佳句:“人生便是白昼与黑夜的斗争。”这句话概括了他作为斗士的一生。6月旧,法国政府为他举行国葬,两百万人参加了隆重的葬礼,人们高呼“雨果万岁!”他的遗体被运到先贤祠安葬。

      【作品导读】

      《巴黎圣母院》被誉为“天衣无缝”的“长篇小说中的莎士比亚”、“巨人般的作品”。小说是以中世纪的巴黎作为背景,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国路易十一统治时期宫廷与教会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英勇斗争的历史真实。这部作品一经面世就很受读者的欢迎,一版又一版地重印,一时之间,洛阳纸贵。

      据说,一次雨果在参观巴黎圣母院时,在一座尖顶钟楼的阴暗角落里,发现墙上有个手刻的字:AN-ARKH(希腊单词,意思是命运)。字母经岁月侵蚀,深深凹陷在石头里面。这些难以描状的符号,尤其所蕴藏的宿命和悲惨的意义,深深震撼了他,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由于出版商的逼迫,雨果只用了六个月的时间便匆匆交稿。据雨果夫人的叙述,“他买了一瓶墨水和一大块厚厚的灰色羊毛披肩,把自己从头到脚裹了起来,把其他的衣服都锁在别处,免得自己忍不住要跑出去,他奋笔疾书他的小说,仿佛蹲监狱一般”。他除了吃饭、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终于赶在出版商规定的期限之前,完成了这部具有巨大的思想力量和艺术力量的小说。

      小说的情节现现实为基础,同时又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关于圣迹区的描写,关于克洛德化装跟踪弗比新的描写,关于三个主人公结局的描写,都给人以曲折奇幻的感觉,引人入胜。小说中还有一些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怪诞情节,如作者对“奇迹王朝”的描写,对卡西莫多与爱斯梅拉达的尸骨一被分开就化为灰尘的描写,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幻想。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情节,鲜明的对照,凝结成为一部浪漫主义巨著,为浪漫主义树立了一座丰伟的文学纪念碑,至今仍是广大读者喜爱的一部艺术珍品。

      【故事与人物】

      一部好的作品,不仅符合当时的时代要求,而且在若干年后再拿起它时仍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给人以启示和鼓舞。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著的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就是这样的作品。

      故事发生在15世纪的巴黎。克洛德·弗罗洛是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收养了一个相貌极端丑陋的弃儿,起名卡西莫多,并让卡西莫多做了巴黎圣母院的敲钟人。

      爱斯梅拉达自幼与母亲分离,她寄身于流浪群体中。十六岁的她美丽、善良、纯洁,训练了一只可爱而聪明的小山羊拉利,在巴黎街头,( . )她和她的小山羊拉利敲手鼓、跳舞、表演节目,赢得人们的喜爱。

      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爱上了艾斯梅拉达,常常怀着邪恶的念头悄悄跟踪爱斯梅拉达,甚至命令养子兼仆人卡西莫多和自己一起去劫持爱斯梅拉达。但当国王近卫弓手队队长听到呼救时,克洛德悄悄地溜走了。忠诚的卡西莫多代人受过,在刑柱上,受尽屈辱,口渴难耐,但是没有人可怜他。

      而这时美丽的少女以德报怨,给他送上了甘甜的水,卡西莫多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爱斯梅拉达爱上了把自己从暴徒手中救出的弓手队队长弗比斯,但弓手队队长却在和贵族小姐谈婚论嫁。爱斯梅拉达痴爱弗比斯,弗比斯却只贪恋她美丽的身体。弗比斯甜言蜜语,爱斯梅拉达答应和他幽会。幽灵一般的克洛德藏进弗比斯与情人幽会的房间,眼看着自己心仪的少女被弗比斯紧紧拥抱,失去理智的他抽出匕首刺进了弗比新的身体,然后像幽灵一样飞速逃走,可怜的爱斯梅拉达成了替罪羔羊。

      人人喜爱的爱斯梅拉达一夜之间成了罪人,成了众人眼中的巫女,聪明的小山羊拉利的表演在人们的眼里成了她是巫女的明证,她因刺伤弓手队队长弗比斯而被判处绞刑。副主教来到囚室,恳求他接受自己的感情,以此作为救出少女的条件,遭到拒绝。敲钟人将美貌的少女救进圣母院避难。卫队要冲进去抓人,却被拦在了外面,教徒们说:“人世间的一切法律到教堂的门槛为止。”

      阴险的副主教施诡计怂恿爱戴爱斯梅拉达的流浪民众到圣母院去救回少女,暗夜中不明真相的卡西莫多以为是敌人要来抓捕爱斯梅拉达,竭尽全力投入战斗,他砸死、烫死、摔死了无数的人。等卡莫西多再去看望心中的女神时,却发现爱斯梅拉达已经被副主教带走了。半路上副主教苦苦哀求爱斯梅拉达跟着自己,但是仍然遭到拒绝。自己得不到的,任何人也休想得到,抱着这样的险恶心理,副主教把爱斯梅拉达交给深深痛恨吉卜赛少女的隐修女居迪尔,然后自己去找警官来抓人。

      爱斯梅拉达恳求隐修女放过自己,在对话时两人却发现对方正是自己要找的亲人。警官来了,隐修女想掩护女儿蒙混过关;但是镇压完群众暴乱就要离开的弓手队长弗比新的声音引出了刚刚度过危险的少女的高声呼救。结果母亲为保护女儿而死。纯洁、善良的少女随后也被绞死。

      卡西莫多看到少女死了,明白是自己的养父、主人、自己深深敬爱的副主教克洛德·弗罗洛害死了她,于是愤怒的卡西莫多将道貌岸然的副主教从高高的钟楼上推下。

      卡西莫多来到存放爱斯梅拉达尸体的墓窖,怀抱着心中的女神长眠不起。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了四种类型的人物。第一种是外形美,内心也善良,如波西米亚少女爱丝梅拉达;第二种是外形丑,内心善良,如敲钟人卡西莫多;第三种是外形美,而内心丑恶,如弗比斯;第四种是内心丑恶,性格阴沉、险恶,外形也丑恶,如副主教克洛德。雨果把这种互相映照的人物形象纳入《巴黎圣母院》这一完整的艺术体系中,是因为他相信,“真正的诗,完整的诗,都是处于对立面的和谐统一之中”。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的“命运三部曲”之一,虽成书于1831年,可书中对人间善恶美丑的揭示,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对命运的剖析,乃至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和独特的语言特点,在今天细细品味,都是耐人寻味的。

      【精彩片段】

      这样,卡西莫多看见了教士在注视什么了。在那常备的绞刑架旁边已经竖起了梯子;广场上聚集了一些民众,还有许多兵士。有个汉子在地上拖着一个白色的东西,这东西的后面又拽着一个黑乎乎的东西。

      这个汉子走到绞刑架下停了下来。那里发生了什么事,卡西莫多没有看清楚。这并不是因为他的独眼没能看得那么远,而是一大堆兵卒挡住了他的视线,使他无法看清一切。再说,此刻,旭日东升,地平线上霞光万道,巴黎的一切尖顶,诸如尖塔、烟囱、人字墙,都沐浴在光的洪流中,仿佛全一齐燃烧了起来。

      这时候,那个汉子开始爬上梯子,卡西莫多一下子看得一清二楚了。那个汉子肩上扛着一个女子,一个身穿白衣的少女,这个少女的脖子上套着一个绳结。卡西莫多认出来了:这是她!那汉子就这样爬到了梯子的顶端,站在上面调整了一下绳结。这边,教士为了看得更清楚,爬上栏杆跪了下来。

      突然,那个汉子用脚后跟猛地踹开梯子,已有半晌连气都透不过来的卡西莫多,顿时看见那不幸的孩子吊在绞索的一端,离地有一丈两尺高,左右晃动,而那个汉予蹲坐着,把两脚踩在她的肩膀上。绞索转了几转,卡西莫多看见少女全身可怕地抽搐了几下。教士他呢,伸长着脖子,眼睛圆睁,眼珠儿快要蹦出来似的,凝视着那令人毛骨悚然的一对:那个刽子手和那个少女,即蜘蛛和苍蝇。

      就在这惨绝人寰的最恐怖的一刹那,教士脸色铁青,猝然迸发出一声魔鬼般的狞笑,这是只有当人已非人时方能发出的笑声。卡西莫多听不见笑声,却看出来了。这个敲钟人在副主教背后后退了几步,霍然间,疯狂地向他猛扑过去,用两只巨掌从教士的后背狠命一推,把克洛德推下了他正欠身俯视的深渊。

      教士大叫一声“该死”,随即掉了下去。

      【赏析】

      这个片段生动地展现了卡西莫多和克洛德目睹了爱斯梅拉达上绞刑架的全过程。作者从卡西莫多的角度,详细地描述了广场上的刽子手将爱斯梅拉达处以绞刑的过程:同时作者也从卡西莫多的视角交代了养父的丑陋与卑鄙。

      在表现人物情感变化时,笔法细腻,全角度交代了卡西莫多的心理变化过程,能很好地激发读者的共鸣。

      【《悲惨世界》: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悲惨世界》是一部震撼人心的辉煌巨著,是法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被推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一百本书之一。从1828年起构思,到1845年动笔创作,直至1861年才终于写完全书,《悲惨世界》创作历时三十余年,这在雨果的小说创作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悲惨世界》是以真实的事件为蓝本而创作的,一个贫苦农民因为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苦役,出狱后又因黄色身份证而不能就业,这深深触动了雨果,因此他花了多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

      小说塑造了主人公冉阿让这个悲惨世界中的悲惨典型。为了不让姐姐的孩子饿死而偷了一块面包,被判五年徒刑;又因不堪忍受狱中之苦四次逃跑,刑期加到十九年;出狱之后他找不到工作,连住宿的地方都没有。后来他受到一位主教的感化决心去恶从善;改名换姓埋头工作,终于当上了市长。成了大富翁后他乐善好施,兴办福利,救助孤寡,然而法律却滥判无辜,他为了不嫁祸于人毅然上法庭承认自己的真实姓名,并为救助孤女而逃出法律的魔爪。然而法律不容他,社会不容他,连他辛辛苦苦带大的孤女也误解他,他多年舍己救人,最后却在孤寂中走向死亡。

      世间的一切不幸,被雨果统称为苦难。因饥饿偷面包而成为苦役犯的冉阿让、因穷困堕落为娼妓的芳汀、童年受苦的珂赛特、老年生计无着的马伯夫、巴黎流浪儿伽弗洛什以及甘为司法鹰犬而最终投河的沙威、沿着邪恶的道路走向毁灭的德纳第,这些全部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所经受的苦难,无论是物质的贫困还是精神的堕落,全部都是由社会造成的。

      雨果作为人类生存状况和命运的思考者,能够全方位地考察这些因果关系,以未来的名义去批判社会的历史和现状,以人类生存的名义去批判一切异己力量,从而表现了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永恒性矛盾。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悲惨世界》可以称作人类苦难的“百科全书”。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