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叔本华作品摘抄_人生哲学经典语录名言

    发布时间:2019-10-31 点击:

    叔本华作品摘抄_人生哲学经典语录名言

      【1】、 学会孤独,不要让自己成为社会的附属品,给精神世界留点空白,才不会时常感到压抑。因为孤独,才不至于失去全部的自我,才能补偿内心的缺失。《论了解自我》

      【2】、 不要时刻拿着书,如果不想耗费脑力,不想运转大脑,只要时时刻刻手中拿一本书阅读即可,但是,之后你会发现虽然自己变得博学多识却反而更加迟钝。对这个世界作出巨大贡献的人,从来不是那些模仿者,启迪世界的永远是创造者。“尽信书不如无书”,冲破前人无意中设置的羁绊、打碎书本中描绘的幻想,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思想国度。《论独思》

      【3】、 苦思冥想的收获往往更加珍贵,用大量的时间去思索一个未必能独立得到答案的问题,或许有些人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但如果想出来了呢?可以说,一个自己想出来的答案,其价值百倍于从书本中得到的答案。或许我们无法形成一个完美无缺的思想体系,但是这份思考所得到的收获是弥足珍贵的,并且是值得珍藏的。《论独思》

      【4】、 等待适当的心境自然而然地出现,才能解决逃避不了的问题,生活中,往往我们并不擅长的东西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救我们于水火。逃避问题是人的本能,但无疑逃避对问题的解决并无益处。当问题出现时,不要采取逃避的态度,尝试等待适当的心境自然而然地出现,在这种等待中,我们的思考会不断成熟,很多之前被忽略的东西会被重新考虑,从而带着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或许这就是自然而然的玄妙之处。《论独思》

      【5】、 对世俗唯唯诺诺就没法做自己的帝王,每个人都有一座属于自己的城堡,在这个由独立思考围起的国度里,每个人都俨然是个帝王——站在毋庸置疑的最高位置,不受制于任何人。但这一切存在的前提是拥有独立的思想。随波逐流、循规蹈矩的后果就是接受权威理念、市井流言以及世俗偏见的摆布,不再有对自我内心的完全控制和最高权威。这一切都是由于对世俗唯唯诺诺导致的。《论独思》

      【6】、 理智生活可以升华一个人,拥有理智可以使一个人的生命得到升华,把人提升到命运及其变化之上。这样说并不是指拥有理智就可以掌握命运的走向,通晓未知之事,而是指通过持之以恒的思考不断实践自己的知识。长此以往,就会发现自己的生存目标其实并不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所谓的世俗生活不过是从属于人生的焰火,真正推动自己不断向前的是通过不断积累的理智。《论天才》

      【7】、 人性中的三大愚昧——贪婪、虚荣和傲慢,人性中有贪婪、虚荣以及傲慢三大愚昧。这三者无论是渴求而不知满足不懂节制的贪婪,还是试图引起他人注意的虚荣,抑或是极度自信而目空一切的傲慢,都是迫切地希望对自我价值给予认可的表现。正是因为这种诉求,使人“摆脱”了理性的控制,导致往往不仅得不到众人的赞许,反而还有可能被人诟病。回头看看自己身后是否有愚昧的影子,不要因为一时的虚荣而放弃所有的卓越。《论天才》

      【8】、 不要露出你的轻蔑,如果真正尊敬一个人,那么就把小伎俩统统收起来。不要想着轻视他人后获得他人的尊重,因为真正的尊重并不允许杂质的存在。你可以让他人感到没有你一样活得很好,但是在面对他人时,要拿出你全部的真心和百分百的诚意,真正的尊重,把你的轻蔑当做一种罪恶隐藏起来,真正地尊重他人。《论了解他人》

      【9】、 不要被傲慢虚荣蒙蔽双眼,傲慢的根长在人的内心深处,通过自我欣赏开枝散叶。而虚荣则通过人的外在表现出来,依赖外在的目光而欣欣向荣。傲慢虚荣往往可以使一个人能言善辩、狂妄自大又沉默寡言——因为他们知道,这样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赞许。不要去做一个傲慢的人,否则将无法看清自己;不要去做一个虚荣的人,否则一旦失去关注的目光就会枯萎毫无生机。因为虚构的性格,最终只会带来假象和幻灭,而非升华。《论天才》

      【10】、 战胜傲慢的第一步,傲慢的表现无外乎就是吹毛求疵、尖酸刻薄,这种源于极端的自信,很像没有经过仲裁的知识,自内而外地充斥着各种粗糙。战胜傲慢,是每个人必须要做的,而战胜傲慢的第一步,就是戒除虚荣心,要待人有礼、对人恭敬,听人言,不因虚荣投他人所好,不因虚荣而阿谀奉承,不因傲慢而目中无人,目空一切。战胜了傲慢,便拥有了开启成功之门的第一把钥匙。《论天才》

      【11】、 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人会遇到一种烦恼,这种烦恼通俗地讲叫做“不听话”。这里不听话的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一个人通常理解一条规则十分容易,甚至可以做到无师自通,但是一旦在现实中实践就会违反规则。其实这是完美主义在作祟,因此大可不必按照某些准则来约束自己,因为有些事情并不是我们擅长的,甚至有些事情本来就违背了我们的天性。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吧,幸福将会变得非常简单。《论了解他人》

      【12】、 天才往往只服从于自己的本职,在我们扮演自己在社会中设定的角色前,最大的本职就是掌握思考的主动权。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当面对迷惑不解的诸多现象时,处在变化繁多的景象中,要永远保持一份处变不惊的镇定。或许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成为天才,但是我们可以拥有一颗服从于内心、服从于本职的头脑。《论天才》

      【13】、 与他人保持接触,离卓越更近一步,虽然你在一定程度上很卓越,但即便这样也不要忘记和他人和睦相处。真正的卓越就像勋章一样,它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每时每刻都要引起别人的关注与赞扬,它仅仅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很多人在获得功名之后就开始了孤芳自赏,一步步远离人群。真正的智者不会离众人太远,即使他们功成名就也会真正坦率地待人,从而离真正的卓越更近一步。《论天才》

      【14】、 不要做爱与恨的奴隶,人可以敢爱敢恨,但不要屈从于爱恨而沦为感情的奴隶。敢爱敢恨往往是年轻人的专利,因为他们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去纠正曾经因为执着于爱恨而犯下的错误。但一个人如若用全部的韶华为自己感性犯错来埋单,未免太过不值,甚至是浪费光阴。聪明人懂得掌握处事的智慧,他们既不屈从于爱也不屈从与恨。或许听从于情绪的指挥可以泄一时之愤,尽一时之兴,但是若明智的话,就不会听情绪的话而是理性的箴言。《论了解他人》

      【15】、 获取你应该得到的荣誉,当谦虚这一美德具有虚构成分的时候,那么此时的谦虚就不是源于内心的内敛,而是虚伪的表现。获取你应该得到的荣誉,不要活在别人的目光里,不要因为心存芥蒂而背叛自己的内心。的确,谦虚可以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但是最终,它只会让这个世界看起来除了傻瓜便一无所有,而不会带来任何实质意义上的好处,然后再顺便把你推下虚伪的悬崖。做一个勇敢的人,用纯粹的谦虚守卫荣誉。《论天才》

      【16】、 为了幸福,最需要做什么,你幸福吗?面对这个问题,有很多人不知应该如何解答,很多他人眼里的幸福,在我们看来却是浮光掠影,并无深意。在这个大干世界里,我们不停地寻找幸福,但结果往往是被各种表象蒙蔽了双眼,从而迷失了方向。获得幸福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要知道生活最主要最真实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为了幸福,最需要做什么。当你有了一个思路明晰的目标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意识到自己的天职是什么、应尽的责任是什么、与世界的关系是什么。《论题的分类》

      【17】、 始终相信前方有幸福的灵感在引导我们,很多人整日自怨自艾,碌碌无为却还不停地抱怨老天不肯垂爱自己。其实,不相信幸福的存在,又如何能得到幸福呢?在人生历程中,要坚信前方有某种幸福的灵感在引导着我们,在干百条有可能使我们趋向毁灭的道路中,选择那条唯一真实通往幸福的路途。只有当你确信自己有获得幸福的能力,才会在纷繁的世间察觉到它的存在。《论题的分类》

      【18】、 尽情享受当下每一刻,过去的事情与我们曾经预料的相去甚远,未来也不能确定,只有现在才是实在的、确定的、可以牢牢把握在手中的。不为昨日之事烦忧,不为明日之事困扰,活在当下才会舒适愉悦。永远为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而感到欢乐吧,给它应有的欢迎,并尽情地享受。《论了解自我》

      【19】、 幸福意味着自我满足,自己就是自我世界的全部,自给自足,这就是幸福最主要的品质。很多时候,幸福就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一种“幻觉”,这种“幻觉”是别人无法给予的。很多时候,幸福就是路过一家音像店恰巧里面响起一首久违的老歌,幸福就是周末的时候骑着自行车到海边吹吹风,幸福就是早上醒来第一眼看到自己爱的那个人。这些幸福的感觉都源于内心,源于自我满足。《论题的分类》

      【20】、 幸福存在于自己的知觉中,幸福与腰缠万贯无关,与功名利禄无关,角色的转换、地位的浮沉、钱财的得失都与幸福毫无关联。麻木不仁的人往往很难感到幸福,因为他们只看到了表象而无法让情感渗透表象,只经历了事件却无法把知觉从环境中提炼出来。世间万般皆流水,幸福只是盛开于心头的那朵红莲。《论题的分类》

      【21】、 幸福是有限的,幸福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它处在我们的视野、生活范围之内,受到这个范围的制约与界定。有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范围越大,幸福的来源不也会随之越广吗?但是实际上,限制的范围越广,我们的担忧和焦虑就越甚,烦恼、欲望和恐惧的来源也随之扩大、增长、变强。所以,当你恰巧遇到幸福的瞬间时,当你明确意识到自己处于“幸福”的情愫中,请珍惜这份难得的机缘。《论题的分类》

      【22】、 获取幸福的能力由人格决定,现实是残酷的,人所能获得的幸福的多少,预先就由他的人格决定了。人格不同于人品,人的性格虽然难以改变,但并不意味着没有修正的空间。如果意识到自己的性格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那么就用精神力量去战胜它们,然后就会发现,自己和幸福的关联似乎更加密切,从而对幸福的感知似乎更加强烈。《论题的分类》

      【23】、 尽可能使用我们所拥有的,很多人喜欢烦恼本不应该,或者说是本不值得去烦恼的事情;很多人喜欢去做本不喜欢,或者说是本不合适的工作。后者应该是前者的主要原因。大部分人都没有意识到,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本质上就是自寻烦恼。我们应该尽可能利用自己天生的优势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力争完美。你可以将自己正在做的事称之为游戏,也可以视之为事业,其实,它不过是最适合你的生活方式,也是你最大快乐的来源。《论题的分类》

      【24】、 回顾走过的路,才能知道自己得到了什么,只有当我们走完人生中的某个阶段时,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认识到到目前为止我们散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正如一位登高的旅行者,只有经历了脚下蜿蜒曲折的道路,只有越过了不计其数的沼泽,放眼望去,才能得到一个通盘的概况。所以,只有当我们走完人生中的某个阶段,回顾之前的点滴,才能认清我们全部行为的联系。《论了解自我》

      【25】、 真正的思想不会让噪声横行,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很累,一种莫名的疲惫感充斥着内心,每天身处各种喧嚣中,被迫成为流言的“中介”。“流言止于智者”,真正的思想不会让噪声肆无忌惮地干扰世间的宁静。所以请保持一片内心平和的净土,在这里没有人云亦云,没有形而上学的恐惧,在这里有真正成熟的自己。最重要的,是传达一种生活态度——做噪声的“终结者”而不是“中介”。《论独思》

      【26】、 人自身所固有的东西就是寻找幸福的契机,寻找幸福有契机。拥有财富并不意味着拥有幸福,因为放眼望去,绝大多数无须为摆脱贫困而奔波的人,和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耗尽毕生精力的人同样感到不幸。对于这两种人而言,拥有快乐很简单,只要一点点感官的刺激加上些许消遣,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快乐与满足。如果你不想成为一个内心空虚、思想枯竭、精神贫乏的人的话,那么就从你的天赋开始,让它成为你逃离无尽琐碎的洞口。透过这个洞口,望向外面,就是漫天的欣喜若狂与享受。《论题的分类》

      【27】、 抛弃虚伪才能获得心灵的宁静,宁静,是人在抛弃了一切虚伪自负、夸张浮华之后,内心所抵达的境界。如若不为外物而内心摇曳,那么就不会丧失感知任何快乐的本能。心灵的宁静,其本质就是享受任何片刻。所以我们必须要明白,人生之乐稍纵即逝,必须抓紧当下的每分每秒。当夜晚来临,我们躺在床上,要提醒自己:仅有的今天一去不返,接踵而至的明日将是新的一日,而且,它也将一去不复返。《论了解自我》

      【28】、 心灵的快乐取决于心灵的力量,快乐是上天无法给予的,也是命运无法添加的,心灵的快乐取决于心灵的力量。其实,快乐应该是我们的本能,精神上的富有决定了我们可以对命运做多大的改变。在纷繁的灯红酒绿和人为的打磨中,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不会因为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丧失快乐的本能而麻木不仁。《论题的分类》

      【29】、 不要以为自己具有某种本没有的能力,每逢上下班高峰期,大街上就会游走着无数的“行尸走肉”。这样说,仅仅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一种不需要发挥自己天赋的职业,而使自己的天赋积压在成堆的文件下不见天日无法得到发展。为了避免这种在现实中可以预料到的危机,每一个活在当下的人都应该想一想,我们寻找一条前进的路究竟是为了欣赏途中风景还是为了最快到达目的地,不要以为自己具有某种本就没有的能力而去做本就不合适的事情。保证健康,培养能力,显然要比一心敛财的行为更加明智。《论题的分类》

      【30】、 反省过去才能告别浑浑、碌碌无为,很多人在工作与享乐的嘈杂纷乱中度日,浑浑噩噩的从不反省过去的一切,就好像一架嗡嗡作响的旧纺车,连续不断地拉扯着命运之线,日复一日却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干什么。过去就像一本书,只有对它反复研习、反思、评判,才会获益匪浅。反省就像注释,没有了注释大部分的生活内容将会变得深奥难解、繁冗复杂。于是我们提出一个忠告,它与毕达哥拉斯提出的法则十分神似——每晚入睡前反省自己白天所做的一切。《论了解自我》

      【31】、 尊重别人会得到相同的满足感,很难勉强别人尊重你,就像你不会勉强自己这样做一样。牵强附会的附和、低声下气的赞同充其量只是谄媚而不是尊重。但这并不能说明世界上没有值得你尊重的人,只能证明你需要更有心地去发现别人身上值得你尊敬的地方。或许你没有注意到,尊重别人的同时你会得到相同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十分充足,因为它关于两个人吻合的价值观。《论了解他人》

      【32】、 不要对未来寄予莫大的希冀,我们常常对未来寄予莫大的希冀,但是我们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这种希冀往往类似于空中楼阁,它只是我们借以驱散心中犹豫和愁闷的依赖。在这个引起我们无限遐想的过程中,不乏幻想错觉。一旦生活的残酷、现实的残忍把这些虚幻击碎,那么我们的内心将会变成粉末不堪一击。多想想可能发生的不幸,这样往往会给自己提出很多未雨绸缪的建议,一旦灾难出现,就可以做到从容。《论了解自我》

      【33】、 全副武装地与琐事作斗争,并不为之烦恼,小麻烦比大麻烦更能摧毁一个人苦心经营的事业,小鬼难缠,何况它还日复一日地麻痹着你的神经。无聊的明争暗斗,时不时刺你心口一下的流言蜚语,数不尽的小别扭,争不完的小分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小麻烦让多少人苦恼烦闷!其实,应当站在战略上的有利地势鄙视、藐视这些琐碎的小事,面对它们时不要痛心疾首、忧虑焦急,而要利用理智深思熟虑,全副武装的与之斗争,战胜它们。《人世的命运》

      【34】、 不要犯难以纠正的错误,如果一位教师不是去发展学生的辨别能力,也不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竭尽全力把灌输现成的思想作为己任,那么他会发现,虽然自己耗费了大量心血,但是学生却越来越不领情,对思想的领悟越来越迟钝。而学生会发现,成年之后,他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去纠正由于错误地使用一般观念而造成的错误人生观,悲剧的是这些错误还很难彻底根除。不要犯难以纠正的错误,尤其是在起航的时候。《论教育》

      【35】、 自制是自身力量的体现,塞涅卡说,服从理智就是使万物从属于你。生活中千姿百态的东西有太多太多,它们总是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无论是工作要务还是生活琐事,人始终没有办法做到完全置身于事外,而这恰恰就是我们最大的不幸。自制就是自身力量的体现,当面对灾害、遭受不幸,能使我们摆脱困境的是理智。理智地通过自制而防御强制,这就是明智之举。《论了解自我》

      【36】、 宽容是本性的必然结果,宽以待人是一种能力,它可以通过后天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而习得。这种能力可以有力地阻止我们做出放肆的行为、说出不羁的言语,从而使我们在和人交往时不至于因为性格差异等不可调和的因素而产生难以化解的矛盾。世界上没有解不开的乱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往往都解释成宽容二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论了解他人》

      【37】、 反驳其实是荒鼍的存在,有的人把反驳当做条件反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理智的。不要试图让别人相信他谈话中的错误,不要试图让别人对他相信的事情产生怀疑,无论你有多么的善意,无论别人的错误有多么的可笑与荒诞不经,你一旦说出来那就是冒犯。尝试去耐心地倾听,而不是迫切地打断,你只需知道对方和你做的事情是一样的,那就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而这并不存在对错。得罪他人不是你的目的,无论你的出发点是否是善意的。《论了解他人》

      【38】、 周遭的一切都可以是获取知识的补充,不要为现实中碰到的某些特别粗俗愚昧或者让你难以忍受的人而感到烦恼或痛苦。这不仅不值得,甚至有可能是你在浪费上天给你的一次学习的机会。学什么?尝试研究未曾接触过的一种性格。将它当做一种罕见的矿石,将自己当做一位矿物学家,你要理解它们是如何产生的,要理解它们存在的合理性,理解的结果就是你又在一面交流的围墙上开启了一扇门。《论了解他人》

      【39】、 最虚伪的傲慢是民族的傲慢,只有一无所有的人才会和干百万同胞共享同一份资本,才会把一个民族当做自己最后的依靠,并为之骄傲。这种有着莫名其妙自豪感的人并不少见,走在大街上往往俯拾即是。这种人因为找不到自己值得骄傲的资本,又被虚荣蒙蔽双眼,他们宁愿看不到自身民族的缺点和不足,也不愿睁开双眼看看这个现实的世界。你可以为自己的民族自豪,但不要把它作为全部的精神支柱与骄傲的资本,否则只会让你显得愈发孤单与愚蠢。《论天才》

      【40】、 让你的大脑过自足独立的生活,大脑安全地盘踞于人体的最高层,在那儿过着一种相对自足独立的生活。不过可惜的是,人们往往忽略它的存在,忘记给其提供理所应当的原料。于是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原本具有的天赋,越来越多的人遗忘了自己的本能,从冷静克制到寂静敏锐,一点点丧失了引以为豪的闪光点。所以在你忙碌得快要忘记自己的时候,不要忘了你还有义务为自己的大脑提供一个富裕的环境,让它过上一种纯粹的理智生活。这既是一种拯救,又是一种回归。《论天才》

      【41】、 时刻调整情绪才能消除不和谐,如果你还在寻找那个和你心灵完全契合的人,实际上这只是徒劳无功的事罢了。你会发现,尽管人们彼此间保持协调一致,但仍会习惯性地保持距离,或者仍会产生一种偶然的冲突。差异的存在本来就是无可厚非的事实。你能够做的只是随时准备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靠情绪做事而要尽量凭借理智。将你的情绪调到常温,以一种温和的姿态待人接物,从而消除或者弱化随时都可能出现的矛盾。《论了解他人》

      【42】、 丢掉虚荣心,否则你将活得敏感多疑而又小心翼翼,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总是先考虑自己,极易被激怒和烦扰,主观武断以至于除了自己没有事物能真正引起他们的兴趣。这种人的最佳代言人叫做“虚荣心”。虚荣心越强,人就会变得越敏感,自我保护自我欣赏的倾向就越明显。就像一块金牌,既舍不得丢掉,又因为太重不得不弯下腰慢慢前行,因为视野的缩小所以不得不紧紧盯着脚下的路,生怕一不小心掉下悬崖。《论了解他人》

      【43】、 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独,高傲其实是卑微的折射,但是孤傲却是某种生存技巧。学会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孤傲,一方面,不要拘泥于别人所说的话,不要立刻和盘托出自己的想法;另一方面,不要对他人寄予过高的期望,无论是道德上还是才智上。留出一些空间,和别人保持一点距离,承认差别的存在其实就是宽容的最佳途径。《论了解自我》

      【44】、 不会合作的人无法获得更大的收益,真正有才智的人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微型世界,好像一架钢琴,本身就是一支小型乐队。这个微型世界里有成就一切的必要因素。但我们是普通人,我们也大都和普通人合作,那么,拥有大量的伙伴就是恰当合理的,这样就可以在协同工作中获得更大的利益,这一点对于天才来说也同样适宜。《论了解自我》

      【45】、 对于新结识的人给予过高赞誉只会令你大失所望,世界上并没有什么可以一眼看穿的东西,人其实是一种简单的动,但人心往往是复杂的,几乎没有一个人可以简单到被人一眼就看其性格特点、弱点缺陷。所以不要急着对他人下结论,无论这个结是好的还是坏的。当然,对一个新进结识的人寄予过高赞誉,如果己最后对其感到失望,那么受到的伤害要更大一些。所有的关键点都体现在细节处,不是斤斤计较,而是生活为我们展现的观察一个人的绝佳视角。当然在最后我们也可以获得一点教训——不要尝试掩饰弱点伪装事实,因为在我们察觉不到的地方会有人在细心观察,而且这些被掩饰的东西随时会在更大的问题上暴露出来。《论了解他人》

      【46】、 没有绝对的和谐一致,只有相对的内心安宁,我们不可能与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亲人、朋友、伴侣——有着完全的心灵契合、和谐一致。因为个性差异、气质迥然常常会或多或少地引起摩擦,无论这种摩擦有多么轻微。所以不要试图和每个人的关系达到尽善尽美完美无瑕。思想的平静、灵魂的安宁以及身体的健康,这就是尘世给予我们的最大恩惠。因此,如果说人自身有什么高贵而有价值的东西的话,那么这种生活方式本身就是在这个世界中可能找到的最大幸福。《论了解自我》

      【47】、 智慧往往来源于观察生活,不会观察生活的人往往满嘴抱怨和偏见。人必须把精力集中于一点落实在观察中,这是万事开头最难的第一步,很多人因为被灌输了别人的观念和意见,以为这一步可有可无于是就直接跳过,结果背了一个“做事欠考虑”的“罪名”。其实人正是通过那些不起眼的观察,渐渐认识了这个世界,从而形成了自己的观念和意见。《论教育》

      【48】、 观察他人的人总是在努力塑造自身,学会利用你的眼睛观察别人的一举一动,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并且不至于犯别人曾经犯过的错。生命是短暂的,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尝试错误的活法,所以多看看身边的人,学会通过别人的经验教训塑造自身。我们需要一种穿过外在而直视内在的精神品质。《论了解他人》

      【49】、 不要完全依赣机遇的力量,人生就像一次远航,刚开始并没有最终的目的地,机遇就是风帆,它既能助船乘风破浪全速前行,也能使船偏离航线改变航向。若想完成一次完整的航行,那么就必须学会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顺风或者是逆风。当然,完全依赖适宜的顺风而顺利前行是不可能的事,必须像船上的舵手一样,坚定内心,努力工作,不断前行。( . )《人世的命运》

      【50】、 犹豫不决会将幸福拒之门外,有种人在面对如何安排时间、如何处理麻烦以及如何花钱等问题上总是犹犹豫豫踌躇不决。买一件衣服要从去年拖到今年从新款拖到旧款,麻烦别人帮忙思索好几个小时都张不开口,面对人生选择之类的大事就更不知如何是好了。而事实是,倘若坚持自己的目的,或者克己自制,那么或许会将不幸拒之门外而把幸福迎进来。《人世的命运》

      【51】、 炫耀自己的才华只会让别人难以忍受,试图凭借才华而跻身于上层社会,这不是明智而是精明中透露着乳臭未干的幼稚行为。何出此言?张扬的个性原本就极易引起别人不满,炫耀才华、卖弄精明,实质上是在旁敲侧击提示别人有多么愚蠢无能。然而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真正有才华并且明智的人通常懂得收敛,他们没有那种无知的虚荣心而非要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比较一番大获全胜才开心。才华,只有展露得恰到好处,让众人叫好那才叫优势,才可以为我所用。不然会遭人嫉妒愤恨,除了招来祸事又能给你带来什么呢?《论了解他人》

      【52】、 信赖很大程度上源于懒惰、自私和空虚,信赖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自己的懒惰、自私和空虚。懒惰,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张口问一句或是顺便关心一下反而宁愿相信别人;自私,是因为懒惰导致我们不得不拜托别人的协助从而不得不吐露自己的秘密;空虚,则是指我们原本拥有可以自豪的东西,却还要乞求别人的信任。虽然如此,但是我们需要和他人相处,彼此间的信任也成了关系里的重要角色。因此,待人彬彬有礼是非常明智的行为,而举止粗鲁野蛮则完全是愚蠢的行为。《论了解他人》

      【53】、 阅读并不能代替一个人的独立思考,前人走过的路告诉我们,错误的道路有如此之多。阅读最大的益处,莫过于让我们意识到,这个世界还有那么多谬误与空白等着我们去改写或者填补。没有什么可以代替一个人的独立思考,包括阅读。创立一个专属于自己的思想频道吧,这样你可以自由地支配闲暇空间的全部内容。这既是挑战,也是任务,是对自我的考验。《论独思》

      【54】、 让别人接受的观点往往是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的,假如你希望别人接受你的观点,就应当冷静地、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将它表达出来。的确如此,慷慨激昂的陈词往往被视为煽动,就像电视直销,越是充满激情就越接近发自肺腑的欺骗。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宁愿相信那激情四射发表的意见是由于人体荷尔蒙分泌过多精神亢奋所致,而不愿意承认意见本身就是热烈的原因所在。所以这个时刻,需要考虑换一个姿态,降一个声调。《论了解他人》

      【55】、 褒奖自己的人往往看起来像个十足的傻瓜,变成傻瓜很简单,只要不遗余力地夸赞自己就行。要知道,即便你对自己的褒奖完全是客观的不偏不倚的,甚至就是从别人那里转述的,也难逃被视为傻瓜的厄运。虚荣很简单,因为它的粗浅,很容易被人们察觉,所以看起来你是自我炫耀,甚至你做得十分隐蔽巧妙,也会被他人当做你是纯粹为了虚荣而夸大事实以反衬他们的渺小。所以无论你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都会被看成傻瓜,只是程度不同罢了。《论了解他人》

      【56】、 开阔视野吧,不要急于形成各种观点,一个人生命中的前二十多年主要在做一件事,那就是收集资料。也有人说是开阔眼界,没错,童年和青年时期应当开阔眼界,获取某些专业或是精深的知识上。期间或许会有思维火花闪烁的时刻,在其眺跃的瞬间形成某个观点,但是要大规模地迸发观点甚至形成体系还为时过早。所以,年轻人不要将时间浪费在冥思苦想那些刁钻尖刻的问题上,多花一些时间充实头脑吧,这样才不会在要出成果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大脑是空的。《论教育》

      【57】、 机遇是可怕的力量,机遇是一种可怕的力量,所以尽量不要依赖它。机遇就像高高在上的施舍者,如果依赖它,你就会变得谦卑恭谨甚至低三下四。我们在接受赠与的同时就被告知“你所得到的这一切并不是你应得的,这完全属于命运之神的施舍与恩赐”。当然,同样的道理,命运之神也会在哪天有了新宠不再眷顾你。所以不要养成凡事都想着靠“走运”的坏毛病,否则你永远都不会懂得自己存在的价值,也不会懂得如何面对“走背运”。《人世的命运》

      【58】、 接受命运的安排,人生好比下棋,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先天就处于劣势——我们如何移动棋子取决于对手的走法。我们在生活中做的任何决定看似都是人为的,实质上不过是一次又一次顺应命运的安排。当然,也有逆命运的时候,但是往往下场比较惨烈。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改变自己的人生规划或者某个项目的策划,其实都是为了符合命运的安排。所以下次做决定的时候不要再斤斤计较瞻前顾后,根据命运的指示,顺其自然即可。《人世的命运》

      【59】、 疏远和长期分离总要损害友谊,无论你愿不愿意承认,疏远和长期分离总是会损害友谊,那些我们长久不见的朋友即便是生死之交,即便是青梅竹马,即便是红颜知己,即便是情同手足,感情也经不住时间的折磨。时过境迁,所有的牵挂都将会淡化,所有的感情都将会因为距离而拉远变细,最终成为一种萦绕在我们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情怀,一个概念,变得越来越抽象。作为无可奈何无力拯救的东西,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保持一种清晰的认知承认它的存在,然后不妨给远方的他们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论了解他人》

      【60】、 自我反省,以此预测未来,这里的反省,不是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而是想象相反的情形。无论遇到什么情况,尝试想象与之相反的状况——腰缠万贯的时候,想想身无分文;万事皆顺的时候,想想不幸和困难;沉迷于似水柔情的时候,想想分手时的冰冷入骨;阳光四射的时候,想想乌云密布;心灰意冷的时候,想想万丈光芒……人就应当这样每天“反省”才不会被表象欺骗,才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预测未来或许会发生的重大转折。《人世的命运》

      【61】、 精心耕作记忆的沃土,记忆是片土壤,一个人的年轻时代总是被深深地镌刻在记忆里,仿佛那棵最为繁茂引入注目的参天大树,那时候的事情给人留下的印象总是最强烈的最牢固的。这就提醒我们年轻的时候应当谨慎地选择,哪些东西应该学习,哪些东西应该敬而远之,哪些事会受益匪浅,哪些事会遗憾终生。精心耕作记忆的沃土,随时都会享受到它给你带来的丰硕果实。《论教育》

      【62】、 不要为持恒不变所迷惑,没有永远的东西,所谓的“永远”只不过是人们为了讨好别人或者为自己而张贴的海报,乍一看,看不出虚假,多看几眼,便会漏洞百出。聪明人不会相信永远,明智的人不会为表面上的平静而欺骗。如果你相信某些东西会以现在的面目持续下去,那么你除了一直装傻或者后悔莫及,别无他路。不要为持恒不变所迷惑,某天你会发现自己也可以预测运动变迁的走向,毕竟这不是超能力。《人世的命运》

      【63】、 不要驱逐自己的本性,除了法律和道德,还有一个东西在约束着人的行为,就是人的本性。没有人能够为所欲为,我行我素。我们姑且把法律和道德合称为“规矩”。规矩和本性虽然都制约着一个人的行为,但是两者又相互矛盾——如果一个人过分循规蹈矩,那么他的本性里就会被强制塞入非自然的、非天然的东西,使本性形同虚设。所以不要过分地压抑自己或者别人的本性,不要完全活在人为的牢笼里,给天性留下足够的空间。本性是难以压抑的,如果你驱逐它,它将会不顾一切地回归再现,导致你的苦心经营毁于一旦。《论了解他人》

      【64】、 成熟需要时间,成熟需要经验做素材,是经验与时机相遇反应过后的产物。所以说成熟需要时间。年少时我们需要做大量的观察,不断地积累素材,并因此得到零零碎碎的认识。我们还可以通过别人或者教育获得认识,无论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这些抽象的认识在我们成年之前都只是作为一种抽象而存在,直至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机——也就是我们有了足够的阅历,这两种认识才相互纠正相互接近,直到完全结合,这就是所谓的知识的成熟。《论教育》

      【65】、 顺其自然地享受命运的给予,每个人都不知道摆在自己面前的是一条怎样的人生之路,命运之神如何安排一个人的人生这简直就是世界上最难的命题。然而,无论什么命运之神眷顾于你,都不要忘了顺其自然。什么叫顺其自然?就是该笑的时候就笑,该哭的时候就哭,开心的时候尽情享乐,悲伤的时候绝不吝惜眼泪,郁闷的时候不妨酣畅淋漓地休息几天……一切都是充满变数的,随时都有变化发生,所以享受当下吧,顺其自然地接受命运的给予。《人世的命运》

      【66】、 错误的教育成果就是往头脑里塞满观念,不要用你脑中被强塞进来的各种观念去评判这个世界。人有时候很可怜,在自己尚未形成独立的思考体系时就被强制性地灌输了诸多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些观念来源于父母长辈、老师同学、社会舆论等方面,就好像一张大网,网住了一个人思想的自由。所以当下就尽量抛却这种近乎于“偏见”的东西,单纯地看待这个世界,仅仅是看,把所有的画面映射到自己的脑海中,诉说属于自己的心声。《论教育》

      【67】、 不放弃任何一道思想的闪光,任何转瞬即逝的美都犹如路边的惊鸿一瞥,让人难以忘怀,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无论多么深刻的印象也终究会被遗忘。就像离久情疏一样,往往忘却以后无论多么努力地回想却再也没有办法在脑海中清晰地拼凑出朝思暮想的那个人。思想的闪光就如同“那个人”,如果在情谊最浓的时候没有留下记录,那么等到时间的潮水漫过记忆的时候,就再难寻得蛛丝马迹了。记录自己的思考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这样才不会辜负这一段“良辰佳缘”。《论独思》

      【68】、 观念,还是观察,首先获得一般观念,再进行具体观察,这是一般的教育步骤,但这种做法恰恰本末倒置,直接违反了大脑的自然发展规律。眼睛为什么被称为心灵的窗口,因为只有透过眼睛人才可以在一个瞬间获得信息量极大的画面。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应当首先由眼睛捕捉,抵至大脑,再由最高指挥中心研究分析,得出最后的结论。观念不是商品,也不能施舍,其中的玄妙更不是简单的三言两语就能够传递揭示。《论教育》

      【69】、 尊重自己的隐私,很多人觉得隐私是针对陌生人而言的,对熟人则不必有隐私。但是熟与不熟的区分在哪里?两者又是否有一个合理的度呢?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转变,你会渐渐发现,即使是一件无伤大雅的小事,即便是被最亲密的人知道,也是极为不利的。在信息高速流窜的年代,保护自己的第一件事莫过于尊重自己的隐私,上至联系方式下至隐私秘密。不要因为享受一时的畅言带来的瞬间满足,而丢掉沉默所致的恒常裨益。《论了解他人》

      【70】、 对先人之见的修正虽然是无穷的,但却是必要的,当用自己的眼睛看这个世界时,你会源源不断地接收到各种新奇缤纷,但是单纯意义上的观察并不足以支持你去做庞大的抽象概念的分析,或者是归纳。这时我们会说,对先人之见的修正虽然是无穷的,但却是必要的。当你发现自己的经验、一般观念与先哲的理念并不一致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时候,你会了解到先哲所提供的思考过程,从而重新理解某种认识,而不是无视症结所在。《论教育》

      【71】、 真正的慰藉是承认发生的一切都是必然的,现代人在面对灾难变故时很难做到安之若素,泰然自若离我们仿佛越来越远,虽然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当我们真正了解已发生的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注定,是必然会遇到的机缘巧合时,就会有一种慰藉袭上心头,很多事情都会渐渐放下,之前的耿耿于怀不过是未曾实现的夙愿。如果明白了万事万物都逃不掉原本就属于自己的最终归宿,那你就会明白这世间只能是此,而非彼。《人世的命运》

      【72】、 一知半解的源头是独立思考的空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很多人做了充分的观察但最终却并未修成正果,脑子里反而充满各种奇思怪想、天马行空,有人精神失常,有人异想天开,有人偏见歧视。事实上,这些背负着谬见的人从未尝试过在观察之后,从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基本思想。就像一个画家有数以万计的经典画作,但如果杂乱无章地堆在一起会被人视为垃圾,只有经过筛选整理、分类过滤才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画展。《论教育》

      【73】、 不要急于将书本塞到孩子们手中,所谓的人生真谛应该由残酷现实的生活来展示,而不是由书本来描绘。不要急于将书本塞到孩子们手中,无论他们关注什么概念都不应当首先从书本中了解其概况。简单的定义无法诠释丰富多面的现实,急功近利的强制灌输只会产生谬误。不妨先从数学开始——在这里绝对不可能产生谬误,再到语言、历史、科学——在这里即使产生谬误也不会有严重后果,一个人一生中不同的阶段只有学习与其智力相适合的科目,才能完全达到理解的水平。《论教育》

      【74】、 判断力的运用需要成熟的经验,判断是非是人的基本能力,但是很多人的判断力始终处于偏瘫状态。判断力的应用需要依据成熟的经验,要通过大量的观察,否则就不能发挥作用,很多人在儿童时期就被灌输种种偏见,在还未自己观察世界之前就被掐断了观察世界的需求。没有成熟的观察力就好像没有肥沃的土壤,不够水分的云,不够夯实的基础,也就不会有成熟的判断力。《论教育》

      【75】、 降低欲求,让内心安宁的保质期更久,人的欲求很有弹性,但膨胀容易缩小难。当命运眷顾你时往往会晕头转向搞不清楚状况,随之而来的就是急速膨胀的欲望,而一旦现实无法补给内心的需求,所有的快乐就会烟消云散,你所感受到的痛苦将比之前的快乐感强烈数倍。一旦遭遇不幸,降低欲求就是最为不幸而又痛苦的事情。降低你的欲求,这样痛苦的可能性就会降低,内心的安宁也就难以撼动。《财产,或人有什么》

      【76】、 不要轻信小说晨现的世界,虚拟的世界总是引入入胜。小说向我们展现了大干世界的色彩斑斓,可以说,小说是我们形成认识、认识世界的一个窗口。但是小说中向我们展现的境况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根本不可能存在。我们容易相信第一眼看到的东西,于是我们宁愿相信小说营造出来的那些虚拟境况,宁愿坚守那些错误的认识。要拥有自己的人生观和处世方法,不要轻信小说中展现的世界,更不要因此产生难以满足的幻想。《论教育》

      【77】、 优秀的作品拥有思想,也呼唤思考的头脑,优秀的文学作品就像一个有生命力的存在。需要读者有足够的感知能力去感受到它里面的精彩、精妙、悬念、价值。如果读者不会思考,那么作品就会没有生命力,只会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产生共鸣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尤其是和古人,那一瞬间的雀跃仿佛真的可以穿越古今实现内心的共振。所以优秀的作品拥有思想,也无时无刻不在呼唤思考的头脑。《论批评》

      【78】、 粗制澄造原本就应当受到指责,文学其实很脆弱,远远望去像一条坚固的堤坝,但是也难逃“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厄运。我们要学会保护文学,用辨赏力、审美观去摧毁那些如洪水猛兽般的拙劣著作,今天它们戕害的是别人,明天就会联合绞杀你的神经。不要觉得指责无情,那是因为粗制滥造的目的过于荒谬,如果不加以遏制的话那么下场就不是可以用惨烈来形容的了。《论批评》

      【79】、 清晰深刻的认识往往不仅仅源于书本,书本是获取智慧的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真正的认识唯有透过自己的双眼才能看到,而想要对这个世界产生独到的见解,想要在琐碎的生活中真正了解生活的原貌,那么就必须立足于现实。离开书本,离开先哲思想的束缚,去真正地感受这个世界,真切地触碰全部生活,智慧就藏在路旁小公园的亭子,就藏在积满雨水的池塘……去真正了解自己所看到的事情,去真正观察自己感兴趣的种种细节。《论独思》

      【80】、 抑制泛滥的写作热情是文学的职责,文学报刊的职责是什么?抑制创作者对写作的热情,检查自己是否对公众有所欺瞒。泛滥的写作只会增长掠夺读者金钱和时间的趋势。不要用擅长粗制滥造的作者、没有审美头脑的编辑、除了钱什么都不认识的假冒专家、不用心钻研专业的伪学者来营造一幅文学界欣欣向荣的假象。否则只能骗了无辜的读者和越来越无知的同行。《论批评》

      【81】、 对于文学的要求不能将就,文学的世界不能不诚实,若是人为了盈利而经营文学那纯粹是对文学的亵读,与其称之为书商不如叫做阻碍天才取得成功的绊脚石。理想的书籍应该由这样的人来写——他有赤诚坦荡的品格,有世之少见的真知灼见,有聪慧敏锐的判断力。或许这样的人只有区区一二甚至连一个都很难找到,但真正的文学只能属于凤毛麟角的人。《论批评》

      【82】、 财富的数量无法衡量幸福的额度,财富的数量并不能衡量一个人的幸福额度,如果一定要把财富和幸福挂钩,那么就是一个人拥有的财富和他的期望值之间作比较,越接近就越容易感到满足。其实就是期望与现实的较量。没有人会奢求他不想要的东西,就好像只有骨头会让狗开心而老鼠就不会。所以面对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尤其是面对金钱,每个人的需求都不尽相同。找到属于你的标准,在这个标准里尽可能地满足自己,幸福的概率就会变大。《财产,或人有什么》

      【83】、 不屈服于权威是对自己最大的褒奖,很多人喜欢在看电影、看书之前先看影评或者书评,导致他们不能独立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而只能一味地附和。每个人都有权利坦率地说出自己的心声,但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权利变成了一种少数人才拥有的特权。尝试着说出自己的心声,或许开始会不习惯,但还是请你拿起笔,写下心中所想,无论如何这是一次对权威的挑战,无论你的想法多么无足轻重,至少它真正属于你。《论批评》

      【84】、 停止劣质的写作,劣质的书就应该停止出版,劣质的故事就应该停止写作。如果可以被利益所迷惑,那么就不需要真理把人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大家只要在金钱的海洋中邀游就可以了。如果是这样,优质的写作和劣质的写作又有什么区别?所谓劣质的写作,就是连创作者都不知道手下正在进行的工作除了能得到生理的满足以外还能有什么贡献。可惜的是,如果以这种标准衡量写作的话,目前文学界能获得赞许的作品真是少之又少。《论批评》

      【85】、 滥用精力是以之后的年月乃至生命作代价,不要滥用生命给予你的精力,因为精力不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就还有。精力就好像一棵树上的叶子,无论再怎么生长,无论看起来多么茂盛,总有掉光的那一天。谨记不要去尝试做不属于自己年龄段的事情,否则你是通过施加熟石灰和人工加温的方法使自己发芽、抽枝、开花,甚至结果,但很快,你会发现自己这棵树逐渐走上了凋谢、枯萎,甚至死去的不归路。这时你会发现,时间的设计是多么的精妙,它让你在适合的时间情窦初开,又在你需要独当一面的时候给你契机,最后在一个合理的日子带你结束“人间一生游”。《人世的命运》

      【86】、 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缺乏什么,这样就不会因为追逐不需要的东西而愁苦,就不会因为已经拥有的东西而烦躁。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尽可能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时间抵达,知道自己手中的王牌,不因为杂念而浪费丝毫注意力。不需要的东西就像可有可无的消遣,没有也不要为此大动肝火,心中有数最大的优势就是保持一份淡然的态度可以有条不紊地正常生活。《财产,或人有什么》

      【87】、 大肆渲染自己的成功是因为还没有拥有,人之所以想炫耀有两种可能,一是还未拥有,二是尚未满足。这两种可能都是心里缺失的表现。因为没有所以想要而不惜一切来营造一种假象,以蒙骗别人,通过别人的羡慕与赞赏麻痹自己。人不可能长期地伪装自己,因为本性总会寻觅到恰当的时机把所有的虚伪撕成碎片。睁开双眼坦诚地面对自己吧,因为现实总是一针见血,但这并不代表它有恶意。《论了解他人》

      【88】、 真正的头脑并不需要特别多的技巧和手法,技巧和手法对于已经掌握它们的人来说是习惯,而对于不熟它们的人而言就如水中月镜中花看得见摸不着。在真正理智的人面前,所有的技巧都是多余的。因为他的大脑可以分析出哪些道路能够抵达目的地,哪些路可以走哪些路不可以走,哪条路近哪条路远,走到哪里可以进行短暂的休息。而对于普通人,真正的诀窍就是熟能生巧,在反复中打磨每一个棱角,从熟练中摸索出方法。普通人会更忙碌一些,不过,无论是天才还是平庸者,生活中都没有所谓的捷径可寻,或许这就是命运最公平的地方吧。《论风格》

      【89】、 不要把真实的思想藏在面具之后,如果为了营造一种错觉——让别人觉得你比实际上要博学多识、渊博深刻,那么通常的做法无非就是咬文嚼字地阐述、冗长累赘地表达、拐弯抹角地讲述。有的人喜欢堆砌华丽的辞藻,有的人喜欢构架复杂错乱的句式结构,以达到让别人不懂的目的。但是这样做会发现有一天不仅没有人能理解他的意思,连他自己都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所有的表达都是在浪费时间。把自己的真实思想展现出来,真实的自己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接受与喜欢。《论风格》

      【90】、 丢掉你的怒气,为什么要怒气冲冲地对别人说话?为了表示你的不平吗?为了宣泄你的不满吗?其实这样做完全是多余的。对别人动怒只能证明自己的愚蠢可笑与粗俗,却对解决事情没有半分益处。感情会对人的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尽量摆脱情绪对你的控制,尤其是怒气。怒火可能会点燃别人,但首先会燃烧你自己。《论了解他人》

      【91】、 能否驾驭知识,取决于抽象概念与主观感受,一个知识渊博的人,只能说他的知识已经达到了成熟的地步,却并未达到驾驭知识的水平。一个人在知识成熟的基础上,只有经过思考所得到的经验认识与经过观察所得到的实际完全吻合的时候,他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驾驭知识。只有观察才能使抽象变具体,使间接变直接。就好像描绘图纸与亲手制作模型,单纯绘制草图并不能证明什么,只有两者兼具,才可以说明真的可以驾驭。《论教育》

      【92】、 协调理想和现实的方法不是暴怒和喊叫,生活中最令人难以忍受的事是,我们明明不想机械地反复做那些琐碎的事,但是却没有办法不再行尸走肉般飘荡在两点一线之间。当现实和理智产生了分歧,当梦想被挡住无法照进现实,你是选择妥协还是抱怨喊叫抑或是其他。记住,协调一切分歧的方式不是暴怒,否则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你要静下来,从头回想你究竟想要什么,要怎样达到,你又是如何走到今天这步田地的。打理好一切,让心绪变整齐,这样会使你逐渐远离痛苦。《心里的观察》

      【93】、 明确初衷,知道你的初衷,明确你的目的,并时刻提醒自己——谁能保证自己一定不会走上弯路呢?有时候或许你孜孜以求的是理智,但是没有鲜明的路标做指引你会不知不觉地绕远或者走偏,于是你的目的就不再明确而变得古怪荒诞。不忘初衷,方得始终,只有脑海中时刻都浮现你要做的事的起点,才会得到善始善终的回报。《论风格》

      【94】、 尝试深入浅出地表达非凡的思想,有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非凡的思想越是尝试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或者表现,越廉价的想法越是讳莫如深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个人只要意识到自己应该像天才那样思考,像普通人那样说话,就会获益匪浅。这会在最大程度上节约说话人和听话人的时间。所以当你意识到你在把一句话讲得复杂的时候,那就别说了,因为这很可能是废话。而当你有一个很好的想法想要与人分享的时候,一定要最简洁地表达。《论风格》

      【95】、 模仿就像面具,再真也不是自己的,模仿就像一副面具,只有一个表情,即使和脸完全贴合也终究会让人看出破绽,更不用说是简单的重复连粗糙的加工都没有。它之所以令人嫌恶、招人唾弃,就是因为它没有生命力,而且充满虚假,言谈举止间透露着不真实。所以,即使丑陋,也要活得真实,活出自己的“品牌”。《论风格》

      【96】、 注意选择你的风格,因为它是思想的外现,一个人的风格一定与他的思想本质是一致的,生性豪爽的人通常思维粗狂,心细如丝的人往往小心谨慎,风格就像一个人的标签、关键字,看到了它就对一个人有了大致的了解。所以注意选择你的风格,它决定了你会给别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也决定了你为人处世的方式,当然,不要忘记用与之相配套的思想充实自己。《论风格》

      【97】、 少年老成,只是催化了老化甚至是死亡,过早地融入社会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这个阶段原本应该积累更多的知识认识,如果少年老成即便登上了人生的顶峰那么迫在眉睫的就是衰老和死亡。一个人应该按照自然规律一步一个脚印走自己的路,如果过早地融入社会他很快就会发现自己还缺乏很多东西,他的笨拙和执拗立马会暴露无遗,又因为没有足够的积累只能被这些问题驱赶着走向衰老。《生命妁旅程》

      【98】、 分清淳朴自然与平庸无奇的区别,否则将变得简单肤浅,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是平庸的,而每一个试图证明自己并非如此的人都会或多或少用面具或者假象来伪装自己。就好像一个平庸的作者不用心去经营自己的风格反而试图用华丽的文字、讨巧的语言来掩饰自己原本还可以称得上是优点的自然淳朴。不过这种蹩脚的掩饰在明眼人看来只是跳梁小丑的把戏,不用心经营生活的人、不用心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的人,只会变得简单肤浅。《论风格》

      【99】、 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和假装深沉一样令人难以接受,很多关于哲学的论著说白了都是在故作深沉,就像很多小说在故作忧伤,很多专家在故作博学一样。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把自己和同类区分开,然后告诉众人:“看!我是特别的!”其实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和假装深沉一样令人难以接受。坦坦荡荡真真切切地展示自己,或者平平淡淡地做个普通人,有什么不好呢,至少没有被人嫌弃的风险。《论风格》

      【100】、 缺乏理智的作品会令人痛苦不堪,艺术作品的本质是什么?一旦等待出售,它就是寻找机会待价而沽的商品罢了。如果一部作品是作者辛辛苦苦通过堆积辞藻,绞尽脑汁地阐述毫无章法胡乱的思路而得到的,那么无论里面的词汇多么新奇,里面的词组多么夺人眼球,无论它看起来有多么严肃,打从翻开的第一眼都会让人痛苦不堪,因为表面的浮华始终无法深入人心,就像市井里没有下限的争吵,让人有种快要窒息的感觉。所以无论你是写书的还是看书的,千万不要因为某些因素而降低自己的理智去写或者看让自己痛苦的文字。《论风格》

      【101】、 言之有物是形成优良风格的第一步,很多人爱说废话,原本只是想打发无聊的时光,却不曾这反而成了习惯。不要在犯错之后看到了恶果才想起来补救,要在当初就不犯错误。一个有优良品格的人往往走的都是言之有物的路线。所以在张口之前,先想想有没有必要说这句话,以及这句话究竟合不合适说。虽然刚开始会觉得说话前先过脑子挺费时间,但是用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话里面越来越有内容,而不再空洞苍白,并且能节省很多时间用来思考。《论风格》

      【102】、 清晰的思想很容易找到恰当的语言表达,如果头脑萌生一种想法,那么它会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把这种想法翻译出来以供表达,这个时候的思想必定是清晰的。只有不成形的思想才会以一种朦胧的状态存在。所以如果你在尝试记录一个想法,而它偏偏是非模糊复杂能够解释清楚的,那就暂停,等待它成熟。什么叫成熟,就是你可以用通俗易懂的句子再现。《论风格》

      【103】、 淡定地享受属于自己的空闲时光,空闲不易,因为我们活得越来越忙,即使有时间也要装作很忙碌,以此来安慰自己并对外宣告:“我不无聊。”骨子里却是无聊透顶。摆脱烦躁的第一步就是给自己一丝喘息的空隙,就像乐章里必不可少的休止符,调节着整部乐章的快慢缓急。空闲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空闲的重要还要营造一幅假象来欺骗自己、消磨岁月。《心里的观察》

      【104】、 过滤和纯净思想是大自然的自由调遣,或许人的原貌应该是从容不迫的,就像路旁的小花,水底的游鱼,风中摇曳的树叶,雨中流淌的河水,从内而外透露着自然而然的风韵。但是现在看来,这已经变得很困难了,因为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回归自我,先去找找我们的大自然老朋友吧,让那些美好的景色帮助我们排除从都市中带来的毒素,纯净我们的思想。让人类有个干净而轻盈的灵魂,才是自然的本意。《叔本华美学随笔》

      【105】、 真理,美在简明扼要,真理,美就美在它的坦荡。它不会遮遮掩掩,相反越是简洁明了给人的触动就越大。简单的事物往往会形成一股冲击力,看它第一眼的时候就会牢牢抓住人的目光。真理的简明扼要有两个好处,一是有强大的吸引力;二是让人摆脱了啰嗦重复的混淆视听,让人直接得到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因而不要小瞧简单明了的事物,很可能在不起眼的简单中包含着大玄机。《论风格》

      【106】、 牺牲了逻辑的简洁是愚蠢,说话言简意赅是很多人一直在追求的境界,但是言简意赅的前提是言之有物,于是人类耍小聪明的恶习又开始发功,会直接跳过思考的过程,扔掉逻辑,踢走内涵,终于达到了形似“简洁”。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让听话者如坠雾里云中,找不到重点,甚至听不懂意思。苦心孤诣的经营伪简洁只会显得自己很愚蠢,因为没人知道你在讲什么。《论风格》

      【107】、 单纯质朴是真理的标志,真正伟大的作家都会要求自己使用最简洁的表达,比如曹雪芹写((红楼梦》

      【108】、 ,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真理也是这样,只有在万千条思维中经过淘洗才能得到。头脑空虚的人没有办法说出惊世骇俗的真理,因为他们的知识基数不够大。知识渊博但是思维不清晰的人也没有办法说出真理,因为他们的思想始终处于混乱状态。真理是单纯质朴的,它或许并不精妙,但是它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不要忽视生活中任何人的劝解或是教导,不要忽视每一句话,因为它很可能在无意中道破你的心魔,指引你走出困境。《论风格》

      【109】、 与其誊恋不如看透,凡人的最大恐惧来自面对死亡的坐立不安、诚惶诚恐,一生中最难过的场合莫过于别离尤其是生死之别。这恰恰反映了人们对于生的无限执著,不然就不会有“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希冀了。但是要知道,这种执著并不是理智告诉我们的,也不是现有的人给予我们的,理智和认识只会嘲笑我们的恐惧并告诉我们眷恋生存是愚蠢的事情,生命的价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与其眷恋不如看透。《谈死亡》

      【110】、 专心致志地思考一个问题,而不是更多,优秀的作品和卓越的思想通常都是一个人专心致志地思考的成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心二意的做事态度都不是取得有所成就的途径。不要指望自己可以同时解决两三个问题,也不要奢望自己可以使一个思想分解成两个或者更多。需要做的是做好正在做的事,不花无用的心思在徒然的事情上,力求尽善尽美而不是将就凑合,一个完整的成果比一堆半成品的价值要大得多。《论风格》

      【111】、 丢开书本,给自己留点思考的氧气,读书就是重复他人的思想活动,看别人看过的风景,在圈定好的空间里散步。其实,思考可以比单纯阅读创造出更多的思维空间,它可以把人变得更饱满更丰富,不再是一纸苍白。每天给自己留点时间,给想法留些空地,思考一些真正自己“独家出品”的好想法。我们相信,伴随着思考的阅读才是真正的“悦读”。《读书与书籍》

      【112】、 对生命的强烈执着,其实是不合理的,人类对于生命的强烈执著,是盲目而不合理的。因为这种执著唯一能告诉我们的是求生意志就是我们的全部本质——今天你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为了活着,或者是更好地活着,无论是拼命工作还是努力学习。想想你活着的目的,不要纠结生死,死有何惧,生又何妨?你生而为你来世一遭并不是为了死,而是为了某项使命,如此,为什么还不去实现自己的真正价值?《谈死亡》

      【113】、 死亡是哲学的保护神,关于死亡,古今中外无论是诗人还是画家,可创作的题材永远是那么丰富。苏格拉底说哲学就是死亡的准备。或许可以将其理解成哲学所做的一切努力最终不过是走向死亡和幻灭。诚然,如果没有关于死亡的问题,恐怕哲学就不能称之为哲学,失去了死亡所给予的灵感,哲学的魅力也就大打折扣了。《谈死亡》

      【114】、 对死亡的恐惧源于幻觉,人们害怕恐惧,其实是源于一种无厘头的心理——我消失了,而世界还存在。诚然,没有了任何人地球还是照样运转,地球不会为一个人的生死而停留片刻。这种恐惧不失为一种幻觉,它把这个世界的主体偷换成表象的万物,而实际上这个世界的真正主人是意志,你的全部世界就是你的意志,所以对死亡的正确解答应该是:“这个世界虽然消灭,但是我的自我内在核心却永远长存。”《谈死亡》

      【115】、 因为理性,所以畏惧死亡成了必然,自然界中能量是守恒的,无论是哪种灾祸都会有它的治疗方法,无论是哪种形式上的损失都会有相应的补偿。虽然众人面对死亡感到无能为力,但是也还存在宗教和哲学体系针对死亡帮助人们培养反省的理性,这就是对死亡的补偿。虽然宗教、哲学手段不同,达到目的的程度不同,但是在千差万别之中它们的确可以给人一种相同的平静,让人们安宁地面对死亡。《谈死亡》

      【116】、 死亡并不是最大的灾祸,很显然,人类对于死亡的恐惧是凌驾于一切事物之上的。但事实上,死亡并不是最大的灾祸。人类的见解虽然因为时代变化,因为场合不同,但对于自然的敬畏却从来没有变过。无数灾难警醒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灾祸是自然的力量,自然的毁灭意味着一切的毁灭,一切生存的价值将不再存在。所以敬畏自然应该在敬畏死亡之先。《谈死亡》

      【117】、 一切都是一个周而复始的过程,自然界是一个圆,里面包含了生老病死兴衰变迁,一切会一直在预设好的轨道里不停地旋转轮回。如果你了解这些,那么处在低潮的时候就可以静下心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平稳地度过危险期;如果你了解这些,即便是处在声名鹊起的鼎盛时期,也不会忘记这只是一个阶段的过渡,最终还是会沦落尘埃,不张扬坦荡地做自己比什么都靠谱。我们没有办法绕出这个周而复始的圆圈,但至少我们可以遵循法则让自己活得更好。《叔本华美学随笔》

      【118】、 不要为生前和死后的事情担忧,死亡的背后掩藏着什么,生之前万物为何,死后又以怎样的形式存在?这些早已超出了我们认识需要的范围。换句话说,就算了解了这一切也不会对摆脱命运有任何帮助,就算知道了这一切人也不会逃离死亡。你只需知道,我们的存在,不过是漫长时间中的一个刹那,一个转瞬即逝,一个间奏而已,生前和死后并无不同,所以死后有什么好担忧的呢?这些担忧不过让我们在走向死亡的途中徒增烦恼罢了。《谈死亡》

      【119】、 死亡是意志的转机,如果能够善用机会的话,“死亡”其实是意志的一大转机。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以性格为基础,性格作为先天的因素不会发生转变,所以这个人的行为完全有着必然性。若想发生改变,那么必然要对现有的东西进行舍弃,然后再从本质上萌芽。因此,很多人大难不死后仿佛变了一个人,他们会看得更开、眼界更广、心胸比从前更开阔、待人比之前更随和。这就是身体内某些部分的“死亡”,意志挣脱了原有意志的摆布重获自由。所以要敢于舍弃某部分自己,因为这往往是“重获新生”的转机。《谈死亡》

      【120】、 死亡并无任何危害,我们对于生命的热爱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即便死亡并无任何危害。人们总是紧紧攘着手中现有的一切,以为放手或者不再拥有是一件祸事,但实质上越是紧盯着手中已有的就越丧失对未知的好奇,就越小心翼翼。生或者死,就像我们在镜子中看到的影像一样,镜子摔碎,一切就都不存在。所以不要再把自己禁锢在错觉之中,坦然面对死亡,它终究不过是又一段经历的起点。《谈死亡》

      【121】、 竭尽全力地使用理智,有的问题太深奥,就像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里的大树,我们的理智只能支撑我们走到那棵树下,而不能让我们爬上去看看这片树林的全貌。难道要放弃吗?当然不能,我们没有办法做到完全置身事外,所以还是专心致志地思考吧,竭尽全力地运用你的理智,认识这个世界并感受最后享受一览无遗的风景时的喜悦。《心里的观察》

      【122】、 人生是强制进入的随机选择题,生活中有的时候你遭遇的一切好像是上天随机分配的,带着一股漫不经心的意味,当然,你不能因此就松懈下来用随意来敷衍了事,否则就意味着在放弃生活本身。其实人生就是被强制进入的随机选择题,它既要求你认真答题,又用看似不经意的出现来考验你的诚意,不要被欺骗,你要用严谨的态度面对每道题目就行了,千万不要因为一道小题而栽一个大跟头。《心里的观察》

      【123】、 一切实在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内心,任何人都会有着“本质不灭”的认识,就是我们身体内或者是身体外的某些东西并不因为死亡而消失不见,很多信念、认识即便是在我们死后还会和这个世界保持一种莫名的联系。并且,只要你认为它不会消散它便会永存于世间,反之,认为自己是从虚无中产生的人最终会不留一丝痕迹地回归乌有。追本溯源,一切实在的根源,都在我们的内心。《谈死亡》

      【124】、 好的书籍永远不嫌多,好的书籍无论读多少都不会觉得少,而坏的书读一本就够了。我们可以控制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当你站在书海前,要提醒自己书中阐释的不是都正确的,其次告诉自己任何人都无法取代你的独立思考,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你还是你。好的书会让人觉得释然,懂了什么、放下了什么,就像好的音乐会让人情感得到释放。不要吝啬你的阅读,大胆阅读,小心求证,你就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叔本华美学随笔》

      【125】、 细心地加工处理比大量的直接接收更有意义,我们的大脑就好像一座图书馆,在丰富馆藏的同时不要忘了定时去整理、分类。数量并不能代表一切,知识越多如果不进行处理它们就会压在神经上,直到哪天把神经压断,大脑就此罢工。知识的价值不仅在于量的积累,也在于后期制作,经过二次包装的知识显然要比之前更加符合你的需要,更具有价值。所以宁愿知识少些但是有条不紊地排列在头脑中,也不愿它们浩如烟海地堆砌在脑海里。《叔本华关学随笔》

      【126】、 太多的阅读会使思维失去弹性,太多的阅读就像挂在弹簧上的重物迟早会使思维失去弹性。总有人妄想通过别人的只言片语来领悟生命的奥义,但是结果却组装出了一个有着葫芦娃脑袋,HELLoKITTY身体,外加变形金刚装扮的四不像。通过阅读我们可以看到错误的途径和方式有如此之多,这就是够了,你只需要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时不要犯傻。阅读并不是禁锢我们思考的牢笼,但是走出监控的第一步是不要把书中的一切照搬出来。《叔本华芙学随笔》

      【127】、 世俗的东西往往不堪一击,如果你来世一遭是为了得到可怜巴巴的世俗幸福,如财富、名声、事业、温馨的家庭,那么即使你苦心经营,时而得到幸运相助,但你所苦心经营的依然会在各种未知的天灾人祸里毁于一旦。其实面对它们,就像身处于大雾之中,看起来抓得住摸得着,其实不过都是惘然,阳光一晒就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就是真正生活的含义——享受过程,自我修炼升华。属于自我内在的东西是坚不可摧的,你会懂得。《叔本华美学随笔》

      【128】、 求生,是我们最本质的内在品质。我们的意识,或者是我们对于事物的反应本身并没有认识的参与,本质上而言它是盲目的。面对乞讨者的怜悯,面对孩童的喜爱,面对祸事的担忧,面对不平的见义勇为,这些都不是有意识的,而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条件反射。而求生,就是建立在这一切之上的最为基本的反射。所以面对危险,首先自保是最正常不过的反应,而那些首先想到他人生死安危的人,则是这个社会最为需要的侠之大者。《谈死亡》

      【129】、 形容词是名词的死敌,不要说别人听不懂的话,伏尔泰说,形容词是名词的死敌。过多的修饰会把真正要表述的核心掩盖起来,形容的拿手好戏就是在无形之中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人们见识搭配的巧妙、修饰的精致,偏偏无法让人们直观地理解所说话的意思。说话前,想想哪句话里有多少形容词,想想自己能不能清晰地知晓其核心,不要说别人听不懂的话,这会直接提升交流效率。《叔本华美学随笔》

      【130】、 对于死亡的恐惧源于死亡造成的假象,死亡是面哈哈镜,很多人面对它觉得惶恐害怕,是因为看到了不真实的自己。死亡并不是一个人的消失,而是对于这个人而言一个世界的消失,如同一场梦一样,梦的幻灭不代表一切的终止。这个世界唯独意欲是真实的,而易于反映出来的万物都只是现象,所以我们才会经常被劝诫不要相信自己的眼睛。打碎死亡带来的幻象,人会变得更接近原始,然后会看到一个新鲜的自己。《叔本华美学随笔》

      【131】、 旅行的乐趣就是与不曾经历过的事物不期而遇,我们对这个世界总是充满了无穷无尽的好奇,喜欢未曾经历过的事物,内体涌动的不安分时刻催促我们收拾行囊踏上征程展开对未知的探索。旅行的最大乐趣,就是填补我们的眼界,满足我们的探索欲,与其说找到一个与心灵切合的地方,不如说是遇到一个默契相投的世界,而这种默契是你未曾想过的,属于计划之外的收获。旅行会创造很多与不曾经历过的事物不期而遇的机会,让人们在种种不确定中,享受到惊喜的冲击。《叔本华美学随笔》

      【132】、 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给这个世界,歌德说,这个世界多么轻易地抛弃我们,使我们无助、孤独;它总像太阳、月亮和诸神那样,继续走它的路。没错,现实不会温柔地亲吻你的伤口,它只会冷冷看你一眼然后拂袖走去,指不定还会随手撒把盐。人或者需要带着希望,但是不要把希望全部寄托给这个世界,因为它们属于你,是你的私有物。当你被痛苦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时候,给自己一点希望,能让你站起来的人只有自己。《心里的观察》

      【133】、 不必得到每个人的同情,同情的前提是真的可悲,即使得到别人的同情也不过只能证明你在他们眼里有多么可怜而已。当你从别人眼里看出同情的时候,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有你或者他们想象的那么惨。你不必强求每个人都同情你,你有时候根本就不需要得到同情。同情不会让一个病人康复,同理,同情也不会解决你面对的问题,与其沉溺于同情里躲避风雨不如直面危机。《心里的观察》

      【134】、 伪劣书籍只会抢夺时间、金钱和注意力,伪劣书籍如同强盗一般,无耻又霸道,毫不客气地掠夺读者的时间、金钱和宝贵的注意力。当作者与书商强强联合,读者只能被迫成为虎口的羊羔,无路可逃。练就一双慧眼变得尤为重要,不要再让充数的文字、伪劣的思想、平庸的认识浪费你的时间,消磨你的耐心,读那些毫无意义的空话远不如去睡一个好觉,或者去公园溜达一圈来得实在。《叔本华美学随笔》

      【135】、 担忧烦恼是因为没有足够的智慧,人之所以烦闷是因为没有找到处理解决的办法——为钱而烦是因为没有找到生财之道,为情所困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理清情思。面对困难或者说是困惑,如果你仅仅是担忧烦闷那就别想解决它了,这样只会浪费你更多的时间,而且有可能错过得之不易千载难逢的机会。智者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不是在烦恼,他们也没有时间去担心,而是努力思考去解决问题。所以你不是不够聪明,只是在担忧和烦恼上浪费了太多时间。《心里的观察》

      【136】、 旅程的精彩在于色彩斑斓,人生的旅途如果没有那些让人避之不及的艰难困苦,没有那些缠绵悱恻的爱情,没有肝胆相照意气相投的朋友,没有时不时袭击一下你脆弱心脏的空虚寂寞,那么这段旅途又怎么可以称之为色彩斑斓呢?享受人生的第一步就是承认已经遭遇的以及将要遇到的。充分认可每一个存在的东西,因为人生需要千滋百味才会有趣。没有什么不幸不会来到,也没有什么幸运不会降临,充满变数的前方,是不是更吸引你呢?《心里的观察》

      【137】、 对生命的热爱源于对世界的怜悯和自我的执着,这个世界上除了我们固有的求生欲,还有什么因素可以激发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呢?无外乎两种,要么是为了别人,要么是为了自己。人度过一生的目的无非是不虚此行,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这个道理。但无论是为了别人还是自己,都应当有颗怜悯的心,怜悯世上浑浑噩噩忙忙碌碌的人,怜悯这段并非波澜壮阔的旅程,怜悯自己执著于无愧此生的念想。《谈死亡》

      【138】、 执著于表面往往视野开阔却看不到前景,我们的眼睛每天每小时每个瞬间接收到的信息是极为庞大的,单从表面扫视浏览都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就更不用说沉下心来去思考其中本质所达到的工作量了。思考这件事是必须要做的,只会看而不会想的人看这个世界就像看一幅画,尽管视野很开阔,但是没有前景,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总有一天会对他眼中那个单一不变的世界感到厌倦。人是不可思议的生物,缺少了思考就丧失了前进的唯一动力,之后所做的努力只是徒劳。《心里的观察》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