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世界杯专题
  • 有趣图片
  • 有趣说说
  • 斗图表情
  • 句子大全
  • 搞笑短视频
  • 有趣的事
  • 有趣作文
  • 有趣美女
  • 首页 > 句子大全

    《二十五史》名句赏析_一品句子

    发布时间:2019-11-11 点击:

    《二十五史》名句赏析_一品句子

      ⊙取人以己,内恕及人。

      【注释】《汉书·晁错传》。

      【解析】以自己的切身感受来推测别人的心愿,原谅自己的同时也要原谅别人。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情之所欲,不以禁民;情之所恶,不以强人。君主只有推己及人,天下才会乐其政,归其德,望之若父母,从之若流水。且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和睦乐业,社稷才会永固。

      ⊙乌鸢之卵不毁,而后凤凰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

      【注释】《汉书·路温舒传》。

      【解析】乌鸦和老鹰的卵不被毁掉,凤凰才会飞来筑巢;诽谤私议的小罪不被追究,才会有直言进谏。路温舒认为宽松开明的政治环境和不究小过的氛围是纳谏用人之根本。惟其如此,才能广开言路,听取到有益于治国的建议、意见。他以为秦王朝动辄以诽谤治罪于百姓,甚至族株连坐,故正直的臣下都提心吊胆,哑口无言,上壅下闭,终至灭亡。如果统治者不能以史为鉴,将可能步亡秦之后尘。

      ⊙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注释】《汉书·邹阳传》。

      【解析】从相识到白头,因互相不沟通情感,不交流思想,所以到最后也还是形同陌路。相反,有时偶然的相逢、短暂的相识却能使彼此成为一见如故的老朋友。所以,人与人的交往,重要的不是彼此相识,而是相知。相识不相知,虽白头而如新,相识且相知,可成莫逆。

      ⊙偏听生奸,独任成乱。

      【注释】《汉书·邹阳传》。

      【解析】兼听则明,偏听则乱;独断专行会萌生祸乱。邹阳认为君臣应该感于心,合于心,志同道合,坚如胶漆。建立彼此间的信任,上下无猜,虽昆弟不能离间的牢固情感。如果君主偏听偏信、独断专行,就会给奸佞之人造成可乘之机,终至祸乱国家。邹阳的主张包含了许多民主的成分,这在封建专制社会中实属不易。当然邹阳是站在统治阶级立场上提出他的观点。但邹阳所提到的那种坚如磐石的君臣情谊,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是很难实现的。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注释】《汉书·邹阳传》。

      【解析】大家都来一致诋毁,连金子都会熔化;如果积累起那些诽谤之辞;连骨头都会被销蚀。流言与毁谤是人类劣根性的一种体现,它往往起于嫉贤妒能与世俗偏见。作为统治者一定要广开言路,兼听众议,明察秋毫。

      ⊙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统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

      【注释】《汉书·枚乘传》。溜(№):滴下的水,统(gang):即“绠”,汲水桶上的绳子。

      【解析】泰山上滴下的水可以穿透石头,汲水用的绳子可以锯断井架上的木干。水不是钻石的工具,绳子不是锯木的丁具,它们之所以能穿石断木,这是长期积累的结果。这就是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道理。枚乘对吴王刘濞讲了这个道理。以向他说明摒弃自己日常生活中恶习的重要性,强调从小事做起,克服不良行为,以免养痈遗患。

      ⊙得全者全昌,失全者全亡。

      【注释】《汉书·枚乘传》。

      【解析】事物皆有其完整性。如果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能保全这种完整性,它就能够发展壮大下去,如果破坏了这种完整性,事物就会因其缺陷而衰亡。

      吴王刘濞企图谋反,作为郎中的枚乘上书劝止,本句就是片首之辞。在枚乘看来,吴王刘濞的存在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诸如政治、经济、军事、伦理、道德等。丧失其中任何一种,都将使这一整体遭到破坏,吴王便不是吴王了。因而,吴王只要起兵反叛,就只有死路一条,万一兵败,想保存以前的部分势力都是不可能的。

      ⊙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县无极之高,下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

      【注释】《汉书·枚乘传》。县:同“悬”。

      【解析】用一根细丝系千钧重物,上面悬挂得极高,下面垂得极深。即使是最愚蠢的人,( 整理)也能看出形势的紧迫。枚乘以千钧一发的比喻来形容刘濞反叛事态的险恶与形势的严峻,用夸张的手法暗示了刘濞必然败亡的结局。

      ⊙欲人勿闻,莫若勿言;欲人勿知,莫若勿为。

      【注释】《汉书·枚乘传》。

      【解析】要想人不闻,不如己勿言;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枚乘劝谏吴王,赶快放弃谋反的念头和计划,否则,只要有谋反的言行,就会被别人知道,从而败露阴谋。这一句名言具有普通意义。

      ⊙福生有基,祸生有胎;纳其基,绝其胎,祸何自来。

      【注释】《汉书·枚乘传》。

      【解析】福与祸都有其根本来源,如果能绝祸之根,掘福之源,何愁福不至、祸不除。枚乘规谏吴王刘濞,与其终日担心福去祸来,不如查找福祸之根,从而断祸根,开福源,去祸纳福。枚乘的观点符合唯物主义因果关系理论。有因必有果,只有根除原因,才能消灭结果。

      ⊙譬犹蝇蚋之附群牛,腐肉之齿利剑,锋接必无事矣。

      【注释】《汉书·枚乘传》。

      【解析】枚乘上书力谏刘濞切勿反叛,刘濞充耳不闻,视同儿戏。枚乘就又晓以利害,指出与中央政权抗衡就好比牛蝇附群牛,腐肉挡利剑,可谓螳臂挡车,白不量力。二者力量悬殊,结局不言自明。随着事态的发展,枚乘的话得到了验证。

      ⊙地之硗者,虽有善种,不能生焉;江皋河濒,虽有恶种,无不猥大。

      【注释】《汉书·贾山传》。

      【解析】在贫瘠的土地里,即使撒下优良的种子,也不能生根发芽;而在江河岸边,纵然是几粒品质极差的种子,也能茂盛地生长。贾山以《至言》上书汉文帝刘恒,以土地与种子为喻劝他开明理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广开言路,使臣下以切直之言力谏君主。相反,如果环境严峻,臣子皆缄口不言,会致使上壅下闭,危及王朝统治。这就是地之美者善养禾、君之仁者善养士的道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注释】《汉书·李广传赞》。

      【解析】桃与李并不会说话招呼行人,但因其华而能实,吸引了众多的人经过,以至树下踩出了道路。正如唐代颜师古所说:“言桃李以其华实之故,非有所招呼,而人争归趣,来往不绝,其下自然成径。比喻人怀诚信之心,故能潜有所感也。”李广为人踏实诚信,从不张扬自己,甚至很少说话。但他被迫自杀后,天下人为之痛哭流涕。因为他一生以德感人,他的高风亮节博得了人们的爱戴。

      ⊙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

      【注释】《汉书·董仲舒传》。

      【解析】才能小的人尽管在职多时,但仍只能是一个小官。贤能之士虽然刚刚赴任,却可以辅佐君主治理天下。这体现了董仲舒在用人原则上的观点。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官员们“竭力尽智,务治其业”。董仲舒之所以提出这样的看法,是因为他不满于当时“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的情形。他以为任官只讲年龄资历,不论才能德行,必然会使行政效率低下,官吏腐败无能。董仲舒的这种行政思想,至今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毋以日月为功,实试贤能为上,量材而授官,录德而定位,则廉耻殊路,贤不肖异处。

      【注释】《汉书·董仲舒传》。

      【解析】授人以官时,不要根据他当官时间的长短来衡量他功劳的大小。

      而应以德行才能为考察对象,量才而授官,录德而定位。这样就能崇清廉而绝无耻,尚贤德而黜不肖。这句话体现了董仲舒选贤授能的思想主张。

      ⊙众少成多,积小致钜。

      【注释】《汉书·董仲舒传》。

      【解析】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狐白之裘,绝非一腋。这就是积少成多、累微起高的道理。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的册诏中,以此阐明了事物发展由渐变到突变,由量变到质变的道理。从而说服武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

      【注释】《汉书·董仲舒传》。

      【解析】君子言必行,行必果,知行合一,绝不掩饰自己的言行。董仲舒认为,言行乃治之大者,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故君子出言警惕,行事谨慎,以求以德配天。

      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

      【注释】《汉书·董仲舒传》。

      【解析】积善在身,就好像白昼的时间在加长,尽管白昼在加长但人们却不易察觉;同样,积恶在身,就好像用火来销蚀油膏,尽管油膏在减少,人们却不易发现。这就是说,积善与行恶所带来的不同后果,并非一日之功,而是长期积累所致。董仲舒以尧舜与桀纣为例,向武帝说明“善恶之相从,如影响之应形声”的道理。

      ⊙家徒四壁立。

      【注释】《汉书·司马相如传》。

      【解析】家中空空如也,只有四周的墙壁。此语是常用来形容家境贫寒,更无资产。卓文君倾慕于司马相如的才华,就与他私奔。回到成都,司马相如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于是他们只能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就连卓文君这样的大家千金也得当垆卖酒。

      ⊙明者远见于未萌,而知者避危于无形。

      【注释】《汉书·司马相如传》。

      【解析】明了形势,聪慧有识的人能够预见尚未发生的事情,从而趋利避祸。汉武帝刘彻好游猎,常常自击熊豕,驰逐野兽。司马相如就上书劝谏,认为刘彻这种“轻万乘之重不以为安,乐出万有一危之深以为娱”是不郑重、不对国家负责的态度。刘彻欣然接受了司马相如的谏议。

      ⊙家累千金,坐不垂堂。

      【注释】《汉书·司马相如传》。

      【解析】家有千金之富,不在厅堂外沿上就座,以免发生意外。这是司马相如疏谏武帝保重身体时所引用的古谚,意在劝人自爱免祸,以图大业。

      ⊙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

      【注释】《汉书·司马迁传》。涂:即“途”。

      【解析】尽管大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一样,但目标却是一致的;尽管道路不同,但归宿却是共同的。天下大事,概莫能外。司马迁在他的《论六家之要指》中指出,阴阳家、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名家虽有不同的学说与主张,但那仅仅是不同的途径而已,它们共同的目的却在于治理好国家。

      《后汉书》名句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时不可留,众不可逆。

      【注释】《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解析】时光飞逝,不会停滞不前。人民的意愿不可拂逆。刘秀羽翼丰满后,臣下都劝他抓住时机即位称帝,但都被他推辞了。部下耿纯认为,如果刘秀不听众人的劝谏,就会使大家丧失信心,一哄而散,到那时再想聚拢这些人就不那么容易了。刘秀听了,只得依充并称帝。后来,这句话常被用来劝导人们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意志,以及抓住机遇,果断行事。

    有趣网 www.youqu5.net

    有趣、有趣的图片、搞笑短视频、有趣网